《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观物——及情”的教学目的。2.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课前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的美称。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诗篇”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2、这是一首登临词。年轻的杜甫,登临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发“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溯燕王的爱才,“独怆然而涕下”,感叹怀才不遇的苦闷;盛唐才子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景物的深广,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诗词,是用来抒写心志的。(板书:诗言志)一九二五年,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来到长沙,这个他曾经学习、探索、实践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热土地。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么呢?抒发了什么呢?找出写景的词句,齐读一遍。二、诵读
1、指名朗读。点评。(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2、指导朗读,然后范读:注意节奏、轻重、快慢、领字。注意动词:诗人巧妙地用几个动词将内容和感情连接起来:立、看、问、忆、记。读得连贯。[来源:学|科|网Z|X|X|K](点拨:朗读诗词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本词朗读要读出一位革命家的气魄,读出其旧地重游、抚今溯昔的豪情壮志。声调要高昂沉浑,有一种“力主沉浮”的气概。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动词,读时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3、齐读、背诵。三、研习上阕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气势壮阔,色彩绚丽。】(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气势壮阔,色彩绚丽。】(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充满活力,生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奋进勇猛。“翔”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的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自由灵动。】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拓展性研习:前面的可以说是特写镜头,这里的“万类”句则是将视野伸展开来,触及到所有生物。我们学习散文时就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些景物实际是有意蕴的。问题:我们一般提到秋天,会说它哪些特点?明确:萧瑟、凄凉。问题:是的。秋天是白花凋谢、树木枯木之时,但是此时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景象呢?明确:一片生机。师:对,富有生机,而且是有色彩的。山是“红遍”,水是“碧透”,这与一般写秋的景色是不同的,如果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愁苦的,他不会如此写,比如《天净沙·秋思》……(生背此曲)问题:正因为愁苦,才会描绘枯藤等物,而此处作者描写的是万山、层林,是在长空中搏击的老鹰,那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说明作者心胸开阔,有进取心。)师:我记得初中时学过曹操的《观沧海》……(生开始背诵)问题:你看,曹操说是去观海,但他仅仅只是看海吗?(不是,还看到“日月星辰”。)问题:“日月星辰”与海的关系又怎样?(大海包容了日月星辰。)问题:这表明曹操怎样的心胸。(包含宇宙的心胸。)问题:所以他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什么志?(他的勃勃雄心,想一统中国。)】4、同样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题:苍茫大地指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明确:中国;谁来主宰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小结::这个问题不是一般能提出来的,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不会这么说的,比如我们学过历史,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在耕作时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最终成就了大事。再看本词的作者,面对当时的时代,他看到那些有生机的景物,心中油然而生豪情,由此提出谁主宰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
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四、布置作业:1.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2.在我国文学史上,写秋天的诗词不计其数,然而,许多的调子都是悲秋、伤秋的。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诗句,看哪些诗句与本词的意境、格调相近。(投影)⑴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⑵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表现水乡秋夜的幽静凄冷和羈旅者的孤独)⑶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秋月的颜色冰冷,寒气森森,人孤势单的伤感)⑷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⑸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都把秋天写得很悲凉,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表现作者的孤独和伤感。只有后两句才写出了秋天的热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和本词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基本相同。】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长沙》上阕,鉴赏了作者笔下壮美的秋景。同是写秋,下面一段散曲写什么秋景,有什么不同特点,表现什么思想感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点拨:经霜的红叶就像喝醉了酒,那是离别的人儿,哭出了鲜红的血染成的——寄托悲伤凄凉的离别之情。】“自古逢秋多寂寥”,悲秋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投影展示)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2.有言道,我手写我心,其实秋天的景色并无两样,
与之相比,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来源:学|科|网Z|X|X|K]点拨:毛泽东是叱诧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前人多在人生低谷期的时候,文章里常常充满哀伤、悲凉,颓废的意味,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破浪锐进奋然前行的革命者,毛泽东表现出了以往词人所难以企及的境界。毛泽东诗词中所表露出来的——完全走出“小我”,激流勇进,敢以一肩挑乾坤的非凡气度,及超群的胆略、才华,恰恰是人们如此钟爱毛泽东诗词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同是描写一个季节,悬殊如此之大的原因了。让我们带着主席的豪情壮志,和我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再把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朗读一遍。二、研习下阕1、齐读下阕,说说这段有没有回答上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基本的意见可能是:①认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回答了问题,说明是与作者一样的有志青年、同学主宰命运。②认为最后三句话指出了由谁来主宰,“浪”指的是全国人民,“遏”就是阻止,可以引申为控制,也就是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可以主宰国家命运。③认为下片并没有具体指出是谁,下片的写法比较含蓄,作者回忆了往昔的同学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陈时敝,但具体谁能主宰国家民族的命运,作者并没有说出来……】2、我们鉴赏诗歌,一定要立足原文。我们看回忆的对象是谁?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明确: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2、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3、带着诗人的豪情壮志,背诵这首词,联系自己的实际,回味感受。三、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投影)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投影)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视情况而定,补充“词”的相关常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两宋。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叫做“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目标。不同的词牌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结构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词牌:《忆江南》、《如梦令》、《西江月》、《虞美人》、《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1、展示作者像(投影)【他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他是世界十大著名军事家之一;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说:他是巨人中的巨人;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只能产生一位;白求恩说:他是一个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当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
2、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少年多立志,岳飞立誓“精忠报国”,鲁迅表白“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是青春年少之时。这首词被称为毛泽东的“长沙志”。其实,毛泽东早在16岁的时候,就曾对不愿他离开家乡的父亲,留下了这样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3、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咏蛙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来源:Z.Com]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五、小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六、作业1、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2、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树为霜。曹丕《燕歌行》(悲凉寂寞的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孤寂凄冷的秋景)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思乡惆怅的秋景)课后自己搜集相关描写秋景的诗句,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3、预习《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