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熟,读懂知人论世联想想象比较鉴别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起初是题目,后仅表示一定的格式)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1)沁园春()(2)峥嵘岁月((3)百舸争流()(4)怅寥廓()()(5)挥斥方遒()(6)浪遏飞舟()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漫江碧透(2)百舸争流(3)万类霜天竞自由(4)怅寥廓(5)峥嵘岁月稠(6)挥斥方遒(7)激扬文字(8)粪土当年万户侯(9)到中流击水(10)浪遏飞舟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诗人介绍
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一、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
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红楼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929.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色彩绚丽.生机勃勃引申讨论:“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
有几幅画面?取个小标题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处境季节][地点]独立寒秋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独立寒秋图
“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可否换为“站立”“直立”?提示: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杜甫《独立》),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操危虑深,故云‘独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道永恒,人生苦短,独立于天地之间,“我”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令人深思。本词创作背景:1925年秋
湘江秋景图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如何变换视角的?描述
炼字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峥嵘岁月图
峥嵘岁月图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图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这样的背景后是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第二课时
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提示毛泽东1925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深思的形象)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景、情、志本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霜天”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刻认识,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鉴赏要点情景交融对比有表现力的词语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诗人·领袖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