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三维冃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i寺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屮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枇界的把握。【学情分析】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牛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牛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牛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第一课时【知识链接】L词牌由來: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I元I。后來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冇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2.写作背景:木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宜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止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來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本词实际上是毛泽东用词的体例所写的现代诗。3.文学常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最初称为叫词”或“|Ul了词”,是配咅乐的,后來逐渐跟
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J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子词_。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二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根据字数,词分为小令、中调、氏调,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词从结构上分段:上阕下阕(阙:皇宫大门前两边的瞭望楼);上片下片词从字数上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屮调91字以上长调词从片数上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分: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词牌名: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所以给这些格式取了具体的名字来区分。相同的词牌名代表相同的格式,但是内容完全不同。初中时学过《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就是格式相同。题EI《长沙》,词牌名《沁园春》。因词内容写的是毛泽东重游橘子洲的情景,因此以“长沙”为题。橘子洲是湖南长沙市郊湘江中的一个小岛。4、介绍毛泽东:毛泽东不只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一位感情丰富、才气纵横的诗人。他不只是驰骋政坛,策马疆场,也曾畅游于中国浩瀚的诗词王国,创作出雄奇魂丽的诗篇。“诗言志”,诗歌可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所以翻开毛泽东诗词,我们可以走进这位一代伟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5、诗词鉴赏有关知识:【知识链接】关于诗歌的意彖和意境。A、“意象匕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1比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感受到其小隽永深刻的情感。意:欣赏者的心意、情志彖:形象、物彖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容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二屮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叩勺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呗」赋予它“傲霜斗雪叩勺风骨,“丿J亮”代表思乡Z情,“鸿
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
等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屮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结尾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來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B、“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C、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圧的。后来词跟斥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第二课时1、以诗导诗提问:世界上最长的生命体是什么?明确:台湾诗人席慕容的回答:诗是何等奇怪的个体/生下来就会站起来走开/薄薄的一页瘦瘦的几行/不需衣衫不畏冻饿/就自C奔跑到野外/甚至只要有几句写到谁的心里去/就可以/从商周到隋唐/一直活到所谓的当代2、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新诗3、词牌《沁园春》解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乂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毛泽东《沁园春雪》。4、“悲秋情节,,的民族文化心理秋闱、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人生迟暮之感5、生白由读6、生读生评7、教师范读【问题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吗?
四幅画面;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喋岁刀、屮流击水(小标题概括准确即可)1.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埋由.答:“立”——“看”——“怅”——“问”——“忆”——“记”2.前人为何悲秋?毛泽东为何颂秋?悲秋:科举秋闱、乡土情结、人生迟暮颂秋:少年伟人气彖、革命形势3.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课文讲解完展示答案)。答: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拾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凹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來的全国人民來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1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根据木班学情,适当表达)上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这深秋的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流水,日夜不息地自北奔流。寒秋:深秋(深秋已有寒意)湘江:水名。分析:独立,改为站立或直立?改后不好,独立是独自站立。独立(于)寒秋,知道是在寒秋时独立,但客观的讲,它给你感觉独立的宾语是什么?是寒秋。独立的宾语是一个时间,而不是一个空间,那么这样子就感觉到这个人,这个主体,这个作者,那么他站的这个位置或者说站的这个领域更为广阔,没有任何地方比时间更为宽阔。这句话把整首词这种苍茫阔大的这种意境营造出来了。正常的理解语序是:在寒秋之时站在橘了洲头上看着湘江北去。
开头三句有何作用?点明特定的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
为这幅图拟一个名字:独立寒江图看下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口曲。一个“看”字引出一幅秋景图,沿着诗人的视野拟看到了什么?能否尝试着概括一下其特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满透:透澈、清澈舸:大船流:行驶、航行远眺岳麓山群峰,层层枫林,一片火红;近观滚滚湘水,滔滔北去,澄澈碧透;湘江河上,白帆点点,竞相疾驶万山。湘江西岸岳麓山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数量很多,万,山之多)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天经霜,山山变红(遍:红之广)层:树林重重叠叠染:壮美景色,仿佛人工染成漫江:满江漫:江水溢满之状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副词舸:大船百:舸之多争流:争着行驶争:增加昂扬奋进气氛,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仰望万里蓝天,雄鹰展翅,凌空博击;俯瞰水底鱼儿,来回游动,怡然自乐,看哪,在这深秋时节,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击:准确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同“飞”比较),搏击;长空:广阔的天空。翔: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情态(同“游”比较)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水浅万类:万物霜天:秋天(万)山一—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一(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写山Z多,“遍”写红Z广,“层”写林的层次Z丰富,"尽”写红Z透彻,“漫”
写水Z多,“百”写水Z多,“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远比“、“游”好得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冇什么特色?山上:1.万山红遍,2.层林尽染1.2(远眺)江中:3•漫江碧透,1.2.3(静)4.5.6(动)4.百舸争流3.4(近观)5.鹰击长空5.(仰视)水底:6.鱼翔浅底6.(近观)作者在表现这幅湘江秋景图时冇什么特点?a・意象密集,有山、水、江、舸、鹰、鱼,这些意象具有共同特征:充满活力与生命力b.视野开阔,有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这是一个白由开放的空间。c.组合有序,山上、江屮、天空、水底;表现有分有总,“看”字领起,“万类”收束。d・用词极富表现力。(力、百表现数量之多,遍、漫突出范围之广,尽染、碧透强调色彩Z浓,争、击、竞体现竞争之烈。)e・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突出景物特征。可以看出,这幅图不是诗人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成,而是经过词人细致的艺术加工,宇宙万物在秋H生机勃勃的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这种艺术加T必须融入词人的情感,才能使客观景物有机结合,富于诗意,而这幅生机无限的秋景图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尽扫千古悲秋之气。这样这幅图就达到了情景交融。请同学用口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湘江秋景图:远望无数山岭重重叠叠的树林,经霜后一片大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万只船只竞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鱼儿在碧水中轻快的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牛机勃勃的自出舒展,蓬勃牛长。分析:“看”,一字领起句,总领以下七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歌颂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写景状物,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并为过渡到“谁主沉浮”这一历史主题,从情绪上、意境上作了有力的铺垫。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娄主沉浮?怅:愿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本意是广阔,这里指广阔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千,广阔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问什么?问大地沉浮谁来主宰?问天,屈原《问天》,屈原去问天很多问题,这种向宇宙发问的精神被后代这种有独立思想的觉醒的这种知识分子这些伟人们所理解。这里暗示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豪情壮志。诗人含而不露地指出了只有富有进取心和革命斗争精神的年轻人,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新生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宰。表现出毛泽东怎样的情怀?比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分析:通过询问大口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來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这也是毛泽东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即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阙: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人地应该由谁來主宰的问题。第三课时下片抒情,也可以看作是对上片的冋答。自读一-齐读--一范读1.但真正能统领下阕意义的字是哪两个?(生答)“忆…记"2.“忆记,嘟是回忆的意思,凹忆早期一批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争风貌和豪迈气慨。它们又统领哪些文字?“忆''统领前九句(包括第一句,此句与第二句倒叠)“记”统领最后三句。3.“峥喋”一•词揣度一下,它的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用峥噱形容岁月新颖,将无形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山峰,给人以巍峨的崇高美感。4.用口己的话表述前两句的意思。“冋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诗人独自重游故地,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追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
回忆过去,我和同志们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渡过了多少不平凡的战斗岁月。岁月:时光、日子
1.“恰同学少年”止常的顺序应是什么?"同学恰少年"。意思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恰:止当。2.“激扬"是哪四字成语的缩写?逐字落实它们的意思。激浊扬清。激:冲击;浊:污浊的水;扬:扬起;清:清水。止清水上来,冲去污水。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7・“粪土”“万户侯”的用法有什么特点?粪土:意动,把……视如粪土。万户侯:借代,本指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在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8.用口己的语言表达“恰同学少年……万户侯”七句话。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彩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气慨豪边,意志坚强,人家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人事,写出抨击恶浊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当进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真正内心所在。(析: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时候,同学们正处于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的大好时机。恰:正当、正值方:正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峥蝶岁月图)大家经常聚会在一起,或评论国家大事,或写出批评恶浊表扬真善的文章,把反动军阀、官僚政客一概视为粪土。真正内心所在,用激浊扬清的文字抨击黑暗,鄙视当时追求功名利禄的万户侯。分析:“恰”字领起,写的人物是:才华横溢、豪爽奔放、怀抱崇高的革命理想、充满胜利信心的青年。他们撰写文章,讨论国事,抨击旧小国的黑暗腐败,探索、宣传革命真理,把那些祸国殃民的统治者看作粪上。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c中流击水图)还记得吗,当我们在水深急流的江中游泳,澈起无数的波浪,几乎把迎面急驶而来的船只,都阻挡住了。分析:以设问句结尾,荻实是对上阙“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耍像当年屮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8.“曾记否”后面可以打问号吗?不能。因为问句还没有结束。9.-浪遏飞舟"可以作哪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击水”过去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个击水是游泳,有人说这个击水是化用了祖逖中流击楫而誓的这个典故,咱们都知道祖逖为恢复中原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然后拿着船桨在江中击起了波浪(游泳给这首词整体的这个格调不协调,述是指这种恢复中原,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这样的决心)也是对“问苍茫一一”的冋答。若按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若按前一种理解,人意是:述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水深浪急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速前进的船只。11•毛泽东年轻人时曾写过一幅很有气慨的对联,其中写到了游泳。有谁知道这幅对联吗?“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牛二百年。”全体同学集体朗诵下阙。下阙:忆往昔峥喋岁月稠,激励革命同志继续发扬激流勇进的祷神,主宰中国革命的沉1、写乐景,写豪情:从词屮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耍。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屮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耍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屮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木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Z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Z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
面。ffl“击”而不用“0”,准确地形容出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4、上片写景,却处处景中含情,下片重抒情,也有景枫叶: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光明烈火革命万山红遍:星火燎原鹰、鱼:对自rti的向往与追求。读岀形象立iu像写忌-—-游人独立深思读出关注一--看——借景抒情-一-诗人关怀天下读出深思----问直抒胸臆-一—哲人忆旧言志读出情志忆怀人忆事-一一-斗士主宰沉浮5.融情于景,情景交融6.随堂练习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很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屮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Z声,照在青松上的口光,由于山林幽喑,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七、作业:课后练习题八、板书设计(见教材)九、教学反思:附:毛泽东介绍和评价有西方学者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至少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尤其是在中国,看历史人物必须保持一段时间上的距离,才能看得比较清楚、全面。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
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有人说他好,因为他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有人说他不好,因为在他的事迹中,出现了文化大革命……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毛主席的看法可能都不太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导演了一个传奇……他的父亲不是当官的,给不了他权力;也不是带兵的,给不了他军队;也不是个富翁,给不了他资金。他只是一个出身在湖南的一个农村家庭的一个普通农民,也许,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平凡生活才是才是他最好的生活方式,如果他也是这样想的话,那么中国可能就少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而多了一个平凡的农民……但,他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既然是这样,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唤醒这头雄狮人的,让全世界都听到它的怒吼呢?他知道,他没有兵,没有权,也没有钱,但他更知道他有思想,他有决心,有双手,所以他离开了那平凡的生活,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进发,最后,他成功了!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一一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全长八百多公里。沿江两岸风景秀丽,尤以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水光澈淞,沙鸥翔集;秋至,柚黄桔红,一片清香。更兼地势开阔,四面环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在上个世纪初,环境污染还不严重,那时漫步橘子洲头,极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景象,应该基本是写实的。景能生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得江山之助,故能逸兴横飞,豪情满怀。中国的读书人,自古有登山临水的传统.只因登山临水,游目骋怀,能极大限度地拓展我们的视野,从而使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寥廓的宇宙。所以司马迁写《史记》,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饱览祖国壮丽山川,其文才能汪洋恣肆,瑰丽雄伟,正是这个道理。当然,曾在湘江漫步,在橘子洲头远眺的诗人何其多矣,为何只有毛泽东能写出气势磅碟的《沁园春长沙》?须知湘江不只是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丽,它也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妩媚;它不只有百舸争流的豪放,也有渔舟唱晚的婉约;它不只有弄潮儿中流击水的英姿,也有采莲女无端隔水抛莲子的旖旎风光,浪漫故事呀。自古有非常之人,乃作非常之语,乃成非常之事.毛泽东一生是非功过,且留待后人评说,但他无疑是一位英才杰出之士。少年毛泽东还蜗居偏僻的韶山冲时,已譚峥嵯头角,已见志向高远。父亲为他安排的人生,是去学徒经商,将来作一个精明的买卖人。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小小的毛泽东,此时已从书中朦朦胧胧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已开始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已开始燃烧起了奋斗的激情,他哪里甘愿接受父亲的安排呢?经过顽强的斗争,他终于争取到机会,走出了荒蛮的山沟。他十六岁写下的《离乡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是稚子口角,已见出非凡的胸襟抱负。到长沙后,毛泽东眼界大为开阔,他博览群书,接触时事,渐渐明确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故以诗言志,发为声口,自然立意高远,气象宏伟,而不屑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屑鸳鸯蝴蝶,雪月风花,作呢呢儿女子语。毛泽东所有的诗词中,写到愁的只有五处,其中只有赠给杨开慧的一首《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真正写得缠绵婉转,流露出少年初恋的情怀。其它四首诗中的愁,迥异于传统文人的愁绪,《五古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并不是无端的闲愁,而是对友人英年早逝的痛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送别友人,虽有伤别之情,但更多的是对志同道合的友人的期许,令人想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西江月秋收起义》:“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曇动”,这愁哪里是愁!分明是一种对艰难时局的忧患意识,一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另一首送别杨开慧的词《贺新郎》:“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
侣,”英雄亦有多情日,写出与爱侣的分别的依依不舍,但这种情感瞬即被另一种更伟大的情感所代替,“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在作者的心里,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才是爱情的真谛。在历史学家看来,时势造英雄,英雄推动时势。五四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时代为毛泽东提供了一个赧展才能的舞台,而毛泽东,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他把自己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张扬到了一个极致.伟大的时代的潮流与伟大的英雄人物风云际会,共同谱写了一首雄伟壮丽的交响曲,而《沁园春长沙》,不愧是这首交响曲中一个激越高亢的音符!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