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ID:1167875

大小:24.4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课时  一,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二,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内容  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关于词的知识。  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老师:现在有谁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一起观看视频朗诵。然后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己读一读。  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给大家5分钟时间,大家按原来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向正确答案靠近。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  讲解1、鉴赏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讲解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  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老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  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老师: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  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共7句。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老师: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  老师提问: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明确:遍、染、争、击、翔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老师:鹰击长空中“击”,能否改为“飞”字?   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  老师:鱼翔浅底中“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  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老师:“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是号召和呼唤。  老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老师: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有动作的对比   老师: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六、课堂小结。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七、作业:背诵全词。  八,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江图——“独立”——寒秋时节  湘江秋景图——湖南湘水——“万山红遍”  第27期顶岗实习柏临隆分队柏乡中学魏美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