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凝结点 《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凝结点 福建师大文学院赖瑞云 我们阅读《沁园春·长沙》,觉得全诗充满自由奋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豪气凌云之感,与传统的悲秋之诗很不一样,这是大多读者会有的整体感觉。解读的重点就是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的感觉?教学凝结点也应集中于此。 一 领字及“击”等十二个独特用字。 1.领字。这是向来专家解读中会提到的,但中学教学中不少人却未对此作出教学处理。如上片的“看”字,从“看万山红遍……”一直“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一气读之,有一种气势,壮阔的气势、自由的气势、奋发的气势;下片的“恰”字。从“恰同学少年……”一直到
“……粪土当年万户侯”,一股接涌而来的当年情景,一股奔腾激扬的少年岁月,因为这领字,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诗词的教学重朗读,尤其像《沁园春·长沙》这样奋发激昂的诗作。其中这领字,本身就是要靠读,才能更好地体味其感觉,领略其好处。比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这七句应读得比较连贯、舒展、急促些,以展现那种一气呵成的气势。随之,略作停顿,再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并应读得沉缓、有力些,以体现那种深沉思索和慷慨心绪。 2.上片的“击”等一系列独特用字(“击”、“翔”、“浅”、“遍”、“尽”、“透”、“争”、“万”、“层”、“漫”、“百”、“竞”等十二个独特用字),可能是全诗最精彩之处。 我们说,下片因其直抒胸臆,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等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奋发用语,给我们带夹了昂扬向上感,而上片是意象,除了“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句直接道明了自由奋发外,其余意象是怎么给我们自由奋发之感的?我们知道,许多年来,流行的教参喜欢说这些意象的色彩感,有红有绿,视角感,有上有下,有远看、近看,有仰视、俯视;许多教学也喜欢说这些。但这些与我们上述自由奋发、生机勃勃的兴奋感并不搭界。 细读,就会发现,这些意象所产生的自由奋发、充满生气的感觉其实是如上所言的独特用字带来的。 第一,首先看最著名的“击”、“翔”二字及相关的“浅”字。 本来如客观描述,鹰是在天上飞的,鱼是水里游的。现在,加上了主观的意态,变成了“鹰击长空”,雄鹰像人一样搏击、奋斗于长天,正像许多专家解读的,这是“奋振健羽,自由飞翔”,是“像争取自由似地活动着”;鱼呢,是“鱼翔浅底”,也像鸟一样地飞起来了,多自由啊!自由得简直无遮无拦,正像专家们解读的,是“任意遨游”,是“轻快自由”,也如鹰一样是“争取自由似地活动着”,所以,其鹰之动作用了“拟人”,鱼之行动则用了“拟物”,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表达出这一彻底的自由奋发感。 注意:“击”、“翔”
两字被认为是该诗用字最妙的两处,是体现自由奋发状态最重要的两处,我们开头说的该诗的教学要凝结、集中于回答好为什么《沁园春·长沙》会给人们自由奋发、昂扬向上的感觉,那么,此两处用字的教学就理当于此作出最明确、最干净、最彻底的回答。就笔者看过的许多教学资料(包括课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