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沁园春 长沙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诗林漫步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赏析】毛泽东与陆游都写梅花,但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毛泽东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与群芳相比,梅花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
名句背诵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4.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七律·送瘟神》)6.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七律·冬云》)
语林撷英寥廓·辽阔两个词语都有“广阔”之意,但使用对象不同。寥廓:指天空等高远空旷。辽阔:指地域广阔、空间宽广。例句:①往远处看,在光的指引下,大地苍茫,没有尽头,越来越辽阔。②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苍茫·苍莽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例句:①隆隆的火车声在耳边不停歇,窗外的灯火渐渐远去,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②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像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
卡片摘录一、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代表词作有《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他的词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昂扬的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
二、背景探寻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通缉毛泽东,当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心中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qìnjúɡěqiúxiéjìnɡchóuchìmànzhēnɡrónɡchànɡliáokuò
chónɡzhònɡcénɡzēnɡkānkànjǐnjìnjìnjìnɡdùduó
橘谲寥廖惆稠谩漫
三、词语集释(1)漫江:满江。(2)百舸:许多船。舸,大船。(3)寥廓:指宇宙的广阔。(4)苍茫:旷远迷茫。(5)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课文指同学。(6)峥嵘:高峻;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课文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7)岁月稠:日子很多。稠,多。(8)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9)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10)挥斥方遒:奔放有力。
四、文体知识(1)词,是我国传统____________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兴于____________,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也称作“乐府”“________________”,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诗歌宋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婉约派
一、课文主旨《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结构图示
三、疑难解说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边写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对秋景和苍茫的大地,诗人却把“景”抛开,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过渡到人事,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考,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自然界的万物尚且显示自己的生命力而“竞自由”,何况我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者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2.诗人的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的上阕,诗人的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以“忆”字总起,点明下阕都是“忆往昔”的内容,1913—1920年,毛泽东先后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组织,并领导一批青年同学和湖南人民对封建军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这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诗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3.“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请你举出一些悲秋的诗句,然后思考一下本词描写的秋景具有怎样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学作品中的秋景很少有朝气昂扬的,像“秋风秋雨愁煞人”“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等等,都有凄凉、萧条之意。而青年毛泽东眼中的秋,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催人奋发、给人以力量的美。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充满生机的。虽然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惆怅、沉重的心情,但他笔下却没有一般旧体诗词中的肃杀和伤感。这与“风急天高猿啸哀”“枯藤老树昏鸦”等在意境上是不同的。
四、写作特色1.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上阕写景抒情,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动着词人激荡的思潮,为下文“怅”“问”“忆”蓄势。接着用一“看”字承首句“立”,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奠定了全词壮怀激越的感情基调。
下阕叙事,是上阕感情的发展与延续,用“百侣”呼应“独立”,再用“忆”字统领以下几句,追叙当年词人就学期间的战斗生活,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表现出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末三句更进一层,展现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上阕的发问:只有我们革命者,才是主宰天下的主人。至此,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2.意象壮美,意境高远。上阕使用的意象有多种,相应的句子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词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意境高远,引人深思。
3.用词精当,写景传神。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词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碧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雄姿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炫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4.对比手法,增强效果。词中含有多组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
课文内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点 拨在描摹着色上,只选取“红”“碧”两种颜色,极富生命力,勃发着生命的光彩。红枫碧水,交相辉映,鲜艳夺目。秋色之壮,叹为观止。
思 考“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角度1:把握青春时光,追求远大理想。【写作示例】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青春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但是,朋友啊!时间老人却把它作了最精确的均分,给每个人的仅有一份,不论贵贱尊卑,智愚富贫,你一生只能拥有一次,因而才有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的忠告;才有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才有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劝勉。
年轻的朋友啊,即使你百般不如意,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珍惜吧!只要牢牢把握美丽的青春,希望、阳光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
角度2:通过对比增强表达效果。【写作示例】万千棵树上闪着红亮的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灿若晨星;贵家公子驾着宝马雕车,一路香风四溢;娓娓引人的“凤箫”声,明晰夺目的“玉壶”灯,彻夜不熄的鱼形和龙形灯,街道热闹非凡;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游女们,像阵香风,带着盈盈的笑语,缕缕幽香,飘然而去了……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幽独地立在灯火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