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沁园春.长沙》共1课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1.1.1《沁园春.长沙》共1课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1)

ID:1168069

大小:10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1《沁园春.长沙》共1课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二、教学原理  1.单元教学理念:  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2.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五、教学安排:(一)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二)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流程: 1.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用此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 2.作者、词、背景简介①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包括词、词牌、沁园春这一词牌的由来,词的分类等等(学案上有)②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学案)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3.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①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课件)(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②初读,入境,审美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③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文本研习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上阙①、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这三句话包含什么信息?朗读时该注意什么?•明确:•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独”字说明无人做伴;“寒秋”说明已是深秋;“橘子洲”是“立”的地点,立于洲头视野开阔,放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湘江北去”是作者眼前之景,说明作者向北而立。•朗诵时声音要深沉、有力、稳健,读出诗人卓然傲立,一览群芳的风范。②.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③、诗人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④、按照怎样的顺序(视角)来描绘的?⑤、诗人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⑥、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色彩绚丽.生机勃勃⑦、引申讨论:“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明确: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⑧、你所熟悉的古人描写秋的诗句有哪些?•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红楼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⑨、哪些词具有表现力?•“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⑩、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湘江秋景图。赏析下阙,回答问题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②、中流击水图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③、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④、最后三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设问结尾,象征手法,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5.课堂小结6.课堂练习背诵全诗,小组比赛,哪个小组背得又快又准确7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摘录喜欢的毛泽东诗句 结束语:青春的梦想,永不沉淀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滞让我们追随伟人的胸襟和气度,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吧!朗读《诗人领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附: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阕——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词眼      下阕——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您的朋友357579078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下载  播放 播放器加载中...正在发送...此邮件已成功发送。再回一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