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ID:1168079

大小: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FI标:1•知识1=1标:反复吟读,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能力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作品绚丽而壮美的艺术形象,体会広阔的深秋意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悄感FI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彖,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主席是中国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领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全体冋忆背诵),今天我们再--起來学习一首同样大气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二、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作于1925年。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想起过去曾在这里度过的许多峥睞岁月,想起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想起自己此吋正肩负的重大事务,毛泽东百感集心,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词的宏伟大气2,学牛:自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文章大意 1,词的上下阕主耍写什么?(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惰)2,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描述了四幅画而: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睞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再读课文,品析鉴赏1,首先來看笫一幅画面这首词一开篇就猛地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个镜头的具体画面:吋在深秋,已让人感觉深深的寒意,苍茫的大地上,一个人在默默伫立,纵目远望,他身穿长衫,英姿飒爽,猎猫的秋风吹动着他的衣服;在他身边,滔滔不绝的湘江水正向北弁流。开头这三句,围绕“立”这个字写了三个内容:一、写了“立”的情境,是独自一人站立在那里;二、写了“立”的时间,是在已有寒意的深秋;三、还写了“立”的地方,是在湘江的一个沙洲上。这三句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背景,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情感來读呢?应该要读出一种伟人应有的深沉、沉稳、有力的情感。(听录音,而后齐读)2,毛泽东在这样的情境下,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一副湘江秋景图。作者是怎样描写眼前的景色的呢?(问:从观察角度上看,作者写景时,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参考答案: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H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乂有逻辑顺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有视角的变换: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有动静景的描写:总写:万类霜天竞口由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地形彖,极富表现力。比如“万”言山之多,“遍”写红Z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白如、像 岛一样盘旋的神态。小结:从多角度观察描写了群山、层林、碧江、船只、雄丿鸳、游鱼,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豁达向上、绚烂多姿的湘江秋景图。在这七句情感的朗诵上应该要读出层次感,景色的变化,语速要比刚才快,语调要激昂,读出一种豁达向上的情感。(听录音,后齐读)。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1,古人笔下的秋景多是肃杀悲凉,口古逢秋悲寂寥,而毛泽东的词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毛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侑障人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2,写景正是为了抒情,这大口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口由”,逍遥口在,生机勃勃,得其所哉。自然中的万类是自由的,但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Z怅寥廓,不禁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问。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意思是究竞是谁主宰着大千世界的盛衰变化,这里的“沉浮”更多的指的是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人民的苦乐,表现了毛泽东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思)这三句诵读的时候语气要坚定深沉,寓意深邃,尤其“怅”字。(听录音,后齐读)读出深思3,故地重游和深沉的思索白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冋忆,我们一起来看下阕。,下阕前两句有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4,下而七句话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同吋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群旧中国的青年形象。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年呢?大家结合课下注解,认真品读这几个句子,然后用一句话对这群青年做一个评价。他们风华正茂,他们意气奔放,他们鞭笞丑恶,他们胸怀祖国,他们激浊扬清,他们鄙视军阀。如果用一句话评价,可以说他们是社会的精英,或说他们是“小国的脊梁”。站在我们而询的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朗读提示:激情洋溢,慷慨激曰)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彖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捋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屮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彖征的手法,形彖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悄, 含蓄地I叫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朗读提示: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全词整体有感情地朗读。1,这首词的结构非常地严谨,谁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全词的结构思路。(立看问忆恰记)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蝶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IH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彖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口屮国的革命青年。总结:从这首词我们可以领略到,青年毛泽东有一•种拓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豪壮情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奋发图强,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今天我们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将來更好地建设国家,为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带着这样热血的情感,我们再将全词一起朗读一遍。(试着背诵)课后作业:结合木诗,将它扩写为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字数不少于五百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