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竞赛作品《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教师竞赛作品《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践报告 苏教版必修1

ID:1168203

大小:64.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沁园春·长沙》是苏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本文安排在本单元第一课,足见其重要性。  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正式接触的第一堂语文课,绝大多数学生对高中语文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因此应十分重视这堂课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引领作用。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由于本单元是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单元,《沁园春·长沙》可以作沟通古诗和新诗的一个桥梁。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1、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品读、体会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情感。2、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理清本词脉络。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从高中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对高中语文学习兴趣1、做好预习,多读。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如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kuò、遏è),把字面的意思读懂,在课堂欣赏时应该不再有文字障碍。2、借助图像、音乐,造成浓浓的欣赏氛围。3、对重点词语教师可作赏析性点拨。一、实践过程(一)导入设计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2、补充复习词的知识:词调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本词是长调,分为上下阕,也叫双调。词调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于是作者另标题目“长沙”。 (3)借助多媒体,出示毛泽东诗词创作特点和本词写作背景。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第二自然段加以了解,教师明确: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4、反复朗读,初步把握词的思路,领会意境。(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播放朗诵录音,投影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听完录音后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2)学生自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3)、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4)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三)披文入情,文本鉴赏。1、赏析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请学生回答:三句在说什么?把文章内容翻译过来。请学生分析:它为什么别扭?提示:按正常的说话习惯,我们如何交待一件事情?明确: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重组: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人物--“我”事件:看湘江水向北流去。总结理解:诗歌特点:往往运用省略成分、倒装语序的方式。这就导致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大。这也是诗歌不易理解的一个原因。对策:首先慢慢翻译,不通则采取调整顺序,增补内容办法,运用想像和联想,使诗歌的意思完整了。具体品味:别的意思?请学生把眼睛闭上,跟着老师“独”首先是单独一人。还有没有所说想像:一个深秋的时节,你,一个人独自站立在湘江的橘子洲上。远山如画,江水清碧,天空湛蓝,鸟儿自由飞翔,鱼儿游戏水里。那里江水滚滚向北流去,不时拍打着江岸,激起四射的浪花,涛声阵阵,你,就那样站在那里,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做些什么呢? 同样有一个人,在那个深秋的时节,缓缓地向橘子洲走来,他伫立在橘子洲头,他是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思。[独立寒秋图]重点要使学生掌握带有情感性的词语在鉴赏诗歌时的重要意义。2、赏析“看”所控七句。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怎么能不激发起诗人的遐想呢?诗人站在橘子洲头,他到底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每种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景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明确:景物:山,林;江,船;鹰;鱼。景物特征:万,红遍;层,染;漫,碧透;百,争流;击翔。总体特征---色彩绚丽:一派壮丽景。---充满生机:万类竟自由。3、“看”的领字作用。与《沁园春雪》中的“望”作用同。4、这几句写景极有特色,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语意转化:即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亦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手法、手段描写景物的。我们放眼可见的景物多的很,怎样才能处理好景物之间的关系。明确:主要是视角的变化: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六合”其次:动静结合。前三句静,下三句动。第三:动词,形容词:准确、生动、形象。看特征中的修饰语。重点举例:击,翔。又如:颜色对照。总结: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词语运用准确、生动、形象。闭上眼睛:慢慢地,听着淙淙的流水,你看见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升空;鱼儿轻松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5、赏析最后三句。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面对充满生机的万类,你的感情又如何呢?可毕竟,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让我们回到1925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这人间的仙境,谁敢期望这是“黎元”的人间呢!我们的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此时此刻,作为词人的毛泽东又为什么“怅”呢?明确:这一“怅”字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毛泽东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所想到的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的是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端,才发出如此感慨: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联系时代背景):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的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四)迁移练习 《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明确: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等。同时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现实与想像的方法。(五)小结:本词通过对大好山河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抱负,充满激情,充实过好每一天,努力读书。(六)板书设计:(万)山——红遍(远眺)(层)林——尽染(远眺)静态看(漫)江——碧透(近观)(百)舸——争流(近观)鹰——击(仰视)动态鱼——翔(俯瞰)沁园春·长沙语言:富有表现力少年忆意气挥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根据本词上下阕,板书分为两个板块,分别由领字引起词中内容,简洁直观,一目了然课文结构和内容,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二、收获与体会1、本节课,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下,容量加大,借助图像、音乐,造成浓浓的欣赏氛围,学生有收获。问题的设计恰到好处,活跃了课堂气氛。2、可能开学第一课,学生预习的做的好,所有学生基本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如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kuò、遏è),把字面的意思读懂,在课堂欣赏时不再有文字障碍。3、较多的让学生品读、体会、想象,尽可能带入诗歌的意境,上出了“诗味”。三、问题与建议1、学生主动举手发言还是很少,几分钟对峙后,才逼得少数几个学生举手发言。主动发言和被动发言效果肯定大不相同,这方面,要下力气动脑筋解决!2、教学媒体永远只是手段,如果老师有较强的诵读水平,效果肯定比放录音还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