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臧克家
1936年2月5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黄河仅二十里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2月7日,己下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毛泽东素来爱雪,现看到辽阔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百茫茫一片,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当晚,在住处,诗人在灯下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背景简介
听读提示:1.体会课件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及停顿。2.注意有关字词的读音。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外/妖娆(ráo)。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zhé)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zhāo)。朗读节奏朗读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上片是围绕此句中的哪一个字来写的?阅读思考承上启下娇2、词的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北国的雪景
3.上阙“望”字领起下文,它统领了哪几句?作者“望”到了什么?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词中它们在“舞”在“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运用了比喻、对偶,以动写静;(1)视觉——作者站得高,看得远;(2)精神——作者正意气风发;(3)时代——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5.在这里,作者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北国雪景总写分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实景:(望)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虚景:(看)红装素裹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总到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上阙小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作者用了一个字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英雄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该词。——“惜”
7.体会“惜”字蕴涵的意味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作为英雄人物的赫赫战功2.“惜”中带批:委婉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文学才华不足3.“惜”中露信:自信新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人
8.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短于“文治”看今朝风流人物文韬武略
9.谁是真正的英雄?全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真正的英雄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历史的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主题。
主旨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课堂小结这首词上阙描写北国雪景,下阙议论、抒情,全词将三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这首词作大气磅礴,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