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有关“月”的诗句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怀人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寂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适
水调歌头苏轼灵沙九年制学校靳强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义、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底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琼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感情充沛。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小序交代了本首词的创作时间,作者当时的创作情形以及所要表达的主旨之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起酒杯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的日子之意。经受不住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哪里比的上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的门户不能入睡在只是希望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门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上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与想象下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思考: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讨论矛盾,害怕寒冷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说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还有无其他含义?思考讨论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5)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你从中感悟到什么?思考讨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感悟: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
(6)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思考讨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苦闷矛盾豁达祝愿——————本首词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的感情变化:总结主旨:
说一说通过所学的这首词,结合你所了解的苏轼生平经历,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豪迈的气概旷达的胸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合作探究
联想与想象: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存在(月圆)存在(人合)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存在(明月)不存在(天宫)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拓展延伸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