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的剖析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注释】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指月宫 不胜:忍受不住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也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以能传诵千古原因有三:
首先由于它高旷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其次它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是本篇的又一突出特色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比赋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厚重 第三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予了苏轼对天下人的一种美好的祝福表现了他一种宽大的胸怀和气魄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