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水调歌头》。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馈几个方面分析。教材分析:本首词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经典佳作。本单元主要是中国古典诗词曲五首。诗词曲是中国传统精华,历来被大家所传诵。本词描写了一幅皓月当空,举酒问月的画面,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过一些唐诗宋词,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以及理解和分析诗词的能力。由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而历史年代久远,他们所掌握的文化内涵还是比较少,需要注重积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及词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自己的语文经验和生活体验品味作品内涵丰富的语句,进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朗读体会情感。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豁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步骤:一、设计情境,新课导入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合作探究,分析品味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新课导入聆听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并说说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有哪些。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2、词词是诗歌的一种。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形成于唐而盛于宋。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为了曲子的反复吟唱,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阙,称为上阙、下阙或上片、下片。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自读诗词,扫清障碍。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音、义的障碍。
说明: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2)读好节奏朗读诗词时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的形象在自己脑海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四、合作探究1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词人的情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当学生说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时,提出问题“词人为什么会向往月宫的生活呢?”插入本文的写作背景。2、品读上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插入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被贬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排挤后离开朝廷来到了“寂寞山城”密州做官。本想离弟弟较近,可以经常相聚。可是到了密州后,这一愿望始终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政治处境的失意,又与弟弟苏辙分别后七年未得团圆,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来排遣愁绪。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但为什么又恐呢?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徘徊。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3、品读下片(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分析:“转”,“低”写出了月亮变化的过程,暗示夜已深沉,说明词人无眠的时间很长。词人为什么无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了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分析: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乐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共婵娟”
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五、深读课文,感悟哲理学习了这首词,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六、背诵全文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七、课堂小结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又像是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哲理。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情,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八、布置作业观看由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苏轼》九、板书设计:上片:苦闷-向往-矛盾-抉择下片:惆怅-埋怨-豁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