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了解诗歌常识。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教学重点把握意境,有过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知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你能说出哪些节日的名称?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你能吟诵几句古人描写明月的诗吗?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田园居》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自主学习1.注音:阙(què)乘(chéng)琼(qióng)不胜(shèng)转(zhuǎn)绮(qǐ)婵娟(chán)2.解释:把:端。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受不足。婵娟:月亮。把酒问青天(“把”,古义:端。今义:介词。)3.文章出处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4.写作背景:苏东坡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被一贬再贬。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和弟弟苏辙也已有七年不得相见。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在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三、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翻译全文:(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怎比得上在人间!(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2.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归纳:时间作词的情形主旨之一3.内容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1)上阕:矛盾心理:表达对“天上”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解脱;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思想归宿)。(2)下阕:回到现实,积极心态,互相祝福,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4.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情感:(苦闷——矛盾——豁达——祝愿)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四、细腻品味现在请大家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生齐读)五、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完成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