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和《水调歌头》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东坡和《水调歌头》

ID:1168713

大小:6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理解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学习知人论世,欣赏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显示月亮图片,播放轻柔的音乐)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历来被公认为中秋词之绝唱。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词(课题显示)清朝的词评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谁能介绍一下“词”?(学生发言)(多媒体演示词资料)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词与曲二者本来不分离,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因为一首词中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辛弃疾有词集就叫《稼轩长短句》。词有词牌,即乐调,如《水调歌头》就是词所配的乐调。词牌规定着词的句数、字数及音律。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词的段落叫做"阕"或"遍"(简写为"片")。阕是音乐终止的意思;片是唱完一遍的意思。词在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看情况讲述)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有什么区别呢?古人说,如果是苏轼豪放的词,那么必须要一个北方的大汉敲大鼓,然后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如果是柳永婉约的词,就只需要一个小姑娘拿一个快板就可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初步感知投影散文,老师读一读。公元1076年的中秋之夜,明月高挂在东山上,光华普照大地。苏轼约了几个客人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他一面与客人应酬,一面仰头望着明月,思绪万千,不可抑止。就在半梦半醒之间,苏轼……5 不错的一篇散文,对吧?但用了247个字。咱们下面把书翻开,苏东坡的词只用了几个字啊?仅仅95个字却是中秋词的绝唱,这里头一定有讲究。请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有无错。思考:词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上阙——望月(写景)。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下阙——怀人(抒情)。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月本无情,诗人却触景生情,赋予了它至深的思念之情。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齐读如果这首词就这么简单的话,它还会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吗?三、思想感情——知人论世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欣赏古诗词首先讲究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①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他的诗作忧国忧民如屈原,枯淡简朴如陶渊明,任情挥洒如李白,寓意深厚如杜甫,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词作雄壮为骨,超逸为肌,开创豪放派词风;他的散文气势充沛,行若流水,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绘画有“一灯分焰,照耀古今”之说;他的书法洒脱遒劲,独具风格,名列“唐宋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苏轼)之列。此外,苏轼还在军事学、医药学、建筑学、水利学、语言学、音乐、禅学方面均有极深造诣。(屏显)但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曲折。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新法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苏东坡性情豪放,不拘小节,有时出口不让人,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才华横溢而且有幸在生前出名的人,往往都好直言。在政坛,则表现为对政事的挑剔,甚至“横议”,令当局者满是不痛快。②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屏显)③苏轼因文字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7月28日被捕,8月18日入狱。在狱中,苏轼自知获罪难逃一死,就写了一首告别诗《狱中示子由》,诗中写道: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遇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全诗语气含悲,说他一家十口要靠弟弟抚养,他自己的灵魂则躺在荒郊外听风受雨。他愿意生生世世和子由做兄弟。诗中他感谢皇帝往年的恩情,一切怪自己。子由读诗大恸,伏案痛哭。此诗很快转到皇帝手中,神宗读罢,很受感动。加之太后临终遗嘱:“不可冤枉无辜。”12月29日,因太后葬礼大赦天下,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才宣告结束。(屏显)5 苏东坡本来就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感激皇恩浩荡,故此希望能回朝施展,但眼下险恶的政局又使他的这个愿望落空。又是感叹厌倦宦海仕途的沉浮,又是思恋朝君,入世与出世两种情思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相反却相辅相成,展示了苏东坡当时矛盾的心理世界,这就是《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怎么理解?(背景提供2)去哪里?(天上宫阙,京城朝廷)他为何要去?(虚托天宫,实念朝政。不甘寂寞,仍望复用)为什么觉得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党争激烈,难以容身)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怎么理解?(学生自找背景1)诗人为何要埋怨月亮?(月圆人不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能相见多惆怅)④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题记中的丙辰年为公元1076年,正是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同苏辙兄弟情谊很好。但两人自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手后已有六年不相见了。苏轼任杭州太守三年后,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见。这一情形我们从“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一诗也可以了解到。(媒体演示) 中秋月圆人不圆。举头望月,情何以堪?古人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亲友离别、骨肉分散,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句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这句词也成为名句。4、找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明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⑤苏东坡做的肉叫“东坡肉”;苏东坡烧的鱼叫“东坡鱼”;苏东坡沏的茶叫“东坡茶”;苏东坡酿的酒叫“东坡酒”;苏东坡吃的点心叫“东坡饼”;苏东坡用的砚台叫“东坡砚”……没有一个文人象苏东坡这样更有人情味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其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并没有把苏轼当成一个膜拜的偶像,我们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确实,在中国文人中,你找不到比他更适合做朋友的人了。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谪贬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又能给多少人力量?!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同学们,我们不妨暂时忘掉自我,设想自己就是苏轼,仕途坎坷,被贬密州,思念亲人,却不能与其相见,中秋之夜,独饮月下,然而最终却以旷达的胸怀道出了对亲人的祝福,道出了对一切经受离别思念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此时此刻,我们不再想乘风归去,我们也不再怕高处的寒冷,我们站立在大地上,在我们的上方,有着广阔无垠的天空,有着一轮无比皎洁的月亮!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起动情地朗读《水调歌头》。四、背诵五、布置作业5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2、作业本相关练习3、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欣赏方法去学习课本中其他诗词举起酒杯仰问青天:遍洒清辉的明月啊,是何时初照人世的呢?不知道今晚在天上是哪一年的中秋佳节呢。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却又怕高高的天宫里太冷,让我经受不住那里的孤寂。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把它的清光投进雕花的门窗,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就团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周全的。只希望我们都能长久平安生活,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明月的光辉了。5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惜才救东坡元丰初年,那些嫉恨苏东坡的人抓住他写诗讥讽朝廷和新法的事奏了他一本。神宗看了,十分震怒,传下一旨,派人把苏东坡从浙江湖州抓来投入御史台大狱。事关重大,除了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肯丢掉乌纱帽救兄,其他人谁也不敢搭救,生怕连累了自己。这可急坏了苏子由,苏东坡也清楚这次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子由说:“如果王安石……”,苏东坡不等子由说完便叹了口气:“不要异想天开了,他恨我还嫌不及呢。”再说王安石,罢相后早已退隐山林,回到江宁(今南京)隐居。所以不知苏东坡坐事入狱的消息,等这场轰动朝廷的“乌台诗案”传到江宁时,苏东坡的罪名已定,只争一个早迟。想起国家多难,人才难得,王安石连夜写信派人飞马进京给神宗皇帝。信中说,哪有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反而为些小文字惹的麻烦去杀那有学问才华的士子的道理呢?宋神宗是个年轻有作为的皇帝,曾两度任用王安石做宰相推行变法革新。王安石虽然早已退隐,但对王安石是十分敬重的。神宗看了王安石的信,思之再三,觉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将苏东坡放了,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去做小官。从此,“王安石一言救东坡”的事,便成为历史上“文人相亲”的一段美谈。(晓林整理) 看看诗人是怎样巧妙化用并翻出新意的。希望学生品味苏词化用前人语言的妙处,既要学会积累美词丽句,也要学会化用翻新。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是化用李白《对月饮酒》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但李语舒缓,苏语峭拔;李白微醺憨问,苏轼破空而来。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化用唐韦瓘所撰小说《周秦行纪》中的诗句“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经过改组,与前面两句紧密结合,而“大罗天”化用为“天上宫阙”。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前句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乾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已而月现中天,琼楼金阙满焉。”后句出自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的方士叶静能邀唐玄宗游月宫,玄宗到了那里,非常寒冷,禁受不住的传说。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源自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明月用“婵娟”借代,更具形象美,更富人情味。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