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doc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轼˙水调歌头》doc版

ID:1168721

大小:5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蘇軾˙水調歌頭/鄧麗君唱/駱英編輯明月幾時有?把酒(1)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2),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風歸去(4),又恐瓊樓玉宇(5),高處不勝(6)寒。起舞弄清影(7),何似在人間!轉朱閣(8),低綺戶(9),照無眠(10)。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1)。【題解】  本調始於隋唐間,為五言調。嬗至五代,乃有七言句。入宋,始演變新腔,而成新調。本調當時最流行,詞人填者極多,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吳夢窗名曰<江南好>,後遂為本調的異名。至於「歌頭」乃是第一張之意。本詞在詞史上極負盛譽胡仔<笤溪魚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作者是在四十一歲任密州(山東高密)太守時寫這首詞的。當時他在政治上的處境並不如意,何親人多年不能團聚(蘇徹和他已七年沒有見面)心情本有抑鬱的一面,可是他並沒有陷於消極悲觀。詞中反映作者由超世思想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的矛盾過程。【註釋】(1)把酒:端起酒杯。(2)宮闕:宮殿。(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問。(4)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裡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5)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築。(6)不勝:忍受不住。(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彿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8)朱閣:朱紅色的樓閣。(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11)嬋娟:月裡的嫦娥,代指月亮。【翻譯】  什麼時候開始有明月呢?我拿著酒杯問那蔚藍的青天,不知道那月宮裡今夜是哪一年?(人間如此繁華,不知天下的今夕是否仍舊美滿!)我想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以謫仙人自居),只怕那高處天上的瓊樓玉宇裡不勝清寒。如果天上比人間更為清寒,那這一刻形影共舞於月下,又跟天上有什麼分別呢?月光轉過紅樓,低低的進入美麗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兒。本來不應有什麼怨恨,可是你這無情的明月,卻為什麼偏向離愁的人們表示團圓?人有悲哀、歡樂、離別、聚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兩全,只希望人(指子由)能夠長壽平安,就是山隔水阻,千里迢迢,共賞一輪明月,我也就獲得安慰了!---以上注釋/翻譯節選自周益津唐詩宋詞欣賞[詞譜]又稱《元會曲》、《台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雙調,上片九句,押四平韻,四十八字。下片十句,押四平韻,四十七字,共九十五字。上下片中的兩個六言句,宋人常兼押仄聲韻,也可平仄互押或句句押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平(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品評】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穎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穎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業話後集》卷三九)。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本文取材自e網打盡[簡要評析]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宮。下片寫賞月后的體司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格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于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