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陈屿中学黄李平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单元选取了五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更是家喻户晓。这首中秋咏月兼怀亲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人用浪漫的想像及蕴涵人生哲理的语言将我们引领到千年前的佳节之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名句不仅对人间、天上、从古到今作了极有哲理性的高度概括,而且也寄托了对将来的希望,旷达、乐观的情怀跃然纸上。此单元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熟读背诵。力求让学生能品味诗中的哲理,回味诗中丰富而迷人的想像。从而能达到欣赏古诗的境界。一、学习与导学目标(一)、知识积累与疏导:词牌名及写作背景,词优美的语言及词的基本知识。认知率达100%。(二)、技能掌握与指导:欣赏词及朗读词的技能。利用率达100%。(三)、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欣赏,共同点评,发疑解疑,学生互相提问、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发展生生互助的协同合作。互动率达100%。(四)、情意修炼与开导:品味词优美简洁的语言,感悟作者在词中表达的矛盾心理及乐观情怀。投入率达100%。(五)、观念确认与引导: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寡欢,但并未因此而幻想超脱尘世,热爱人间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情怀。认同率达100%。(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及合为一体的。)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词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不够,作者想像的境界不容易领会,蕴涵人生哲理的佳句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四、学程与导程活动(一)“咏月”导入场景由“咏月”的古诗句谈起,请学生拿出提前找到的咏月名句,互相交流,互相品味。从而引出中秋咏月佳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不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给了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交流中让他们能成为合作伙伴,最大程度地分享资料。)
(二)“聆听”营造情景由交流古诗词入手过渡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师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闭上双眼,静心联想当时的情景,想像着诗人在中秋节时面对一轮明月,心中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然后请学生描述此情此景。(这是教者首先让学生自主、自动地学习,然后进入教学情景场的想像,用语言描述当时的情形,将直观形象与思维体验结合了起来,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从平常状态进入了教学情境场。)(三)“初读”进入情境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识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请学生结合注释讲讲词的含义。3、了解景中人,景中物及景中情。(这是教学问题场和教学情景场的层叠。在教学活动场中,通过师生、生生对话,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利用生活实践建立个体意境场。)(四)“再读”建立意境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本首词,体会词的意境。2、如果请学生自拍MTV,那你这个导演将拍摄怎样的场景,又有哪些情节?学生先独立构思,然后畅所欲言。选出描述最佳者即设计最为成功者,师生一起讨论分析。(进一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词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通过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团结观念,将协同合作的理念落入实处,发掘合作的巨大潜力。同时,由于学生自身思维的差异性又使得个体意向场能初步建立。)(五)“三读”形成意向(给一定时间,让学生假定自己就是当时当地的作者,将感情投入词中,表演诗歌朗诵。同学们自评效果并互相分析得失,评出最生动真切者,给予奖励。此时,学生已由单纯地解释词义升华到与作者同呼吸的高度,背诵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作为现代人,与苏轼已远离几个世纪,两者之间容易缺乏联系。但若让学生自发地投入到词的境界中,就能较容易地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达到理解诗词内涵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个体意向场将进一步加强。)五、练习与拓展选题将此词进行扩写,可以加以合理的想像,注意对情景加以细致的描写。(字数不少于300字)课后学生可进入网络查阅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月亮的词诗、文章,并互相交流。学生在丰富的想像之中必定能引起思想的火花,认识与体验也必定更深一步,此时让他们将心中的所想结合文章抒写下来,一定能产生不凡的效果。
六.笔记与板书提纲水调歌头苏轼矛盾心理想像哲理祝愿乐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