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案例商洛市小学田华《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教学片断】学生自读课文。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师:看到兄妹俩玩得这么高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生:太好玩了,我也想和他们一起玩。生:我也要光着脚在水里踩踩。师:还记得你们玩闹时的情景吗?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生:我使劲地踩水,水溅到了裤子上。(边说边表演)生:我用脚踢水,水花飞得好高。生:我在水中蹦蹦跳跳,可好玩了。师:听大家说得这么高兴,那就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生自由开心朗读。师:“小哥哥快乐地玩水,他提醒着妹妹小心别摔着,自己却不小心摔了一跤,当他连喊‘糟糕——糟糕’时心里怎么想?”生:这下糟了,回家一定会被妈妈骂的。生:多不好意思呀,别人会笑话的。生:要是被爸爸知道了,一定会挨板子的,怎么办呢?师:虽然嘴上说“糟糕”,可为什么小哥哥还“兴奋和骄傲”?
生:因为这一跤摔得很痛快。生:玩水很快乐,摔跤又算得了什么?生:因为他觉得这一跤摔得很值。生:他很得意,有这样好的机会玩水,多有趣呀!生:他觉得自己虽然摔跤了,可是并不怕疼。生:……【课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这节课具体表现为:一、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觉得关键在于采取恰当的突破方法。那
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如:在读“糟糕——糟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谈体验和表演的方法,体会了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所以能读准语气。这样看来,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确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方法。”二、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老师只需做画龙点睛般地提示。《语文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环节,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呵护学生的个性,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我采用想象说话、表演动作、自由朗读并谈感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说,任由想象驰骋,个性得到张扬。三、注重朗读指导,有益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并且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行朗读感悟。如:在第一小节中,指导学生体会广场上的小朋友无比开心的心情,我引导: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那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个性得到了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