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体会本诗的象征性强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鲜明的特点。2把握诗歌的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理解其蕴涵的思想情感。 3.通过诵读、欣赏外国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热身:说说“象征”简单地说,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的构思方式。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比如(自己举出例子):课前预习:朗读诗歌,完成下列基础积累。一注意生难字词,在()里注上正确读音,并在空行抄写词语。蔚()蓝召()唤絮()语枉()然魅()惑暴虐()做窠()废墟()覆()亡珊()瑚()如愿以偿()二注意区分下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解读2-3遍)娇jiāo美喧xuān闹懊ào丧sàng废墟xū矫jiǎo健渲xuàn染丧sāng事嘘xū寒问暖骄jiāo傲寒暄xuān丧sàng失面面相觑qù篱笆lí.ba虐nüè待屏píng风衣冠guān淋漓lí戏谑xue屏bǐng气冠guàn军三下列加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有误的请改正。A.喧响(xuān)暴虐(lüè)崎岖(qū)珊瑚(shān)B.深邃(suì)憩息(qì)汹涌(xiōnɡ)懊丧(ào)C.屏息(bǐnɡ)废墟(xū)疲惫(bèi)渺远(miǎo)D.寂寞(jì)絮语(xù)慰藉(jiè)稠密(chóu)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错误的请改正。 A.辉徨 寒喧反复无常 如愿以偿B.屈服 尉蓝无忧无虑 谈笑风声C.徘徊 废墟天涯海角 礼尚往来5
D.魅惑 顷听老羞成怒 风驰电掣学习过程一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普希金(1799-1837),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一生写了八百多首诗歌。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致大海》写于1824年,选自《普希金抒情诗全集》。普希金坚定地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第一次被流放),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被流放)。流放期间,诗人与大海相依相伴,把奔腾的大海看着自由的象征,视大海为知己,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向大海倾诉自己的憧憬与苦闷,写下了这首伟大而不朽的诗篇。 二朗读赏析,解读诗意:朗读诗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在诗人眼里,大海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问题二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苦恼心伤”?问题三诗人由大海想到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有什么作用?问题四:全诗借赞美大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堂检测:对《致大海》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大海》诗的标题,从侧面曲折地显示了对大海的敬意,而诗句“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等则从下面直接表达了对大海的敬意。B诗中对“大海”以“你”相称,便于诗人直接对大海倾诉自己的激情、苦闷。C诗人追念拿破仑和拜伦,是他们都做了君王,至此,诗人也要作君王。D诗人以“再见吧”开篇,又以“再见吧”结尾,结构圆合。诗人又调动起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呼告、反复、比拟等,更使诗篇富有艺术魅力。课外阅读:5
《致大海》鉴赏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 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下面对此稍加剖析。 海之恋 诗歌第一至第七节为第一层,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诗人引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首先是一往情深的话别大海,激情洋溢地讴歌大海。大海自由奔放,雄浑沧茫,具有一种惊天动地、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它呈现在作者心目中,有容光焕发的娇美活力,有蔚蓝翻滚的光泽雄姿,有深沉浑厚的深渊音响,有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更有反复无常的激情变化,时而温柔娴静,如风鼓船帆,顺水推舟;时而惊涛骇浪,似闪电裂空,地动山摇;时而深情缱绻,像朋友告别,召唤等待;时而抑郁幽怨,给朋友分忧,如诉如泣。总之,大海有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奇伟的力量,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有风卷残云、扫荡一切的伟力,有狂放不羁、冲决网罗的魄力。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崇尚。其次,诗人还声情并茂地向大海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和伤心。这里有作者想摆脱黑暗,投奔自由而不得的难言之苦;有心灵挣扎,归于枉然的无奈决绝;更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在大海面前,诗人时而徘徊茫然,时而狂欢高歌,时而深情呼唤:喜怒哀乐,毫不保留的泼向大海。听这样的诗句:“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大海波飞浪涌,滚滚向前,奔向远方,这一画面形象鲜明地传达了作者反抗暴政,追求光明,传播自由的信念:让自由之波奔向远方,让自由之歌唱响世界,让自由之心沸腾激荡!诗人的心同大海一起跳动,诗歌所传达的自由之情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为争取自由的人们。 海之思 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三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对于拿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寒冷的睡梦”,“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这些诗句流露5
出一种无情解剖、冷峻批评的意味,给人的感觉是:拿破仑野心勃勃,权欲膨胀,侵略扩张,残暴至极,他的兵败滑铁卢流放圣赫勒拿岛,最终病死,似乎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谁践踏了自由,谁就只能与“寒冷”和“苦难”作伴。对于拜伦,诗人极尽讴歌之能事,说他是“天才”,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用大海精神塑造成长起来,“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的英雄。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一生追求自由,他说过:“要为自由而生,否则就在斗争中死去。”1824年,他渡海远征,到达希腊,倾其全部财产支持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在对土耳其占领军的斗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曾获勋章。4月份病死于希腊。他的一生为自由而呐喊,为正义而战,但他的悲惨结局使诗人悲愤至极,发出了让大海“喧腾起来”“激荡起来”的呼声,诗人鼓动大海以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自由奔放的气势为死者而歌!否定拿破仑,褒扬拜伦,否定之中对于拿破仑为自由而战的思想又给予强烈的肯定,褒扬之中引发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观联想。“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拿破仑囚禁汪洋孤岛,自由斗士拜伦客死他乡,这种悲哀惨淡的结局让诗人倍感失望,隐隐作痛的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前途渺茫,英雄无路,知音不再的惆怅伤感。读完这几节诗句,我感觉到普希金表达的是一种凝重复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由英雄的激情礼赞,又有对专制暴虐的冷峻批评,还有对穷途末路的惆怅哀歌,感情、形象的复合当中显示出理性思考的睿智。海之念 最后两节(第14至第15节)为第三层,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期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深情缠绵的告别,永记在心的承诺,长久长久的倾听,足见诗人对大海的知心知音,一往情深,特别是大海那“黄昏时分的轰响”犹如黑夜的一炬光明,照亮了诗人的自由天空;好似一阵幽谷长风,涤荡着诗人满怀憧憬的心灵;仿佛暴雨前的炸雷,久久轰响在诗人的心间。大海轰响,自由长鸣,诗人心灵的列车正奔驰在无边的思想原野上。“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雨果说,大地是宽阔的,比大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诗人意溢于海,包容万象,要拥抱大海,奔向自由,带走蔚蓝娇美的闪光,带走冷峻孤寂的峭岩,带走温驯可人的海湾,带走惨淡阴暗的黑影,带走絮絮叨叨的波浪,更带走惊天动地的轰响。让自由之声传遍天涯海角,让自由之光照亮夜空,让自由之花开遍森林,让自由之树绿遍荒原,让自由之波滋润万物。自由,在诗人的心目中,正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5
阳,冉冉升起,光芒万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