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个性的翅膀——高中语文《我愿意是急流》阅读课案例分析 一、引言“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二、背景应谷青老师是重点中学——龙泉一中的语文骨干教师,无疑她总是站在教学理念的最前沿。《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无疑对每个老师都是一次冲击。应老师与时俱近,她上的一堂诗歌阅读课,无疑体现出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想。三、过程简介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急流》是一首爱情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花季雨季中的少年们因它的神秘朦胧与青涩而对它既向往又胆怯,他们的见解也显的真诚并“可爱”。在应老师的课堂上,经过对作者的简介,男女生交替朗读后,应老师要大家说一句或一段对诗歌评论的话,提示可以从意象、内容、感情、结构、形式、语言、修辞等方面评价,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评价。马上,教室里举手发言的学生就此起彼伏,他们大胆的发表他们的感受、见解、结论,发言的学生讲的文辞清晰,老师、学生们个个洗耳恭听,他们的评论有的在教参范围内,有的在教参范围外,也有学生就学生的评论进行评价,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发言终于引发了争论。他说:“我认为诗人有一种大男子主义,你看他希望他的爱人是一只小鱼,只允许在他的浪花里游来游去,而不让她向更广阔的大海游去,又希望她在他的荒林里做窠,不让她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永远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反对:“3用心爱心专心
这首诗其实反映的是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他宁愿是废墟,静默的毁灭,牺牲自己,而希望自己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健康并富有生命力,还有把自己比做草屋愿为火焰遮风挡雨,愿意用自己的黯淡去衬托爱人的辉煌,这些都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是多么高尚。”紧接着又有一位学生站起反驳前一位学生的观点,他说:“其实这个诗人有点自私,他已经是破败的废墟了,还要常春藤依附在他身上,装饰他;是一片荒凉的树林,还要留住鸟儿,为他歌唱;还有他是一面破旗还要辉煌的夕阳照耀他,就象他很丑或者很差,还要美丽的姑娘喜欢他,还要借助爱人的鲜艳来掩盖自己的丑陋”。……下课铃响起,应老师布置了两个作业,第一个是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爱是什么?”,第二个是模仿诗歌的形式,写一段诗。四、教学评价这堂课几乎都是学生在说,应老师只是微笑,并只在三两处插了一两句话,很少有学生在书上记什么,但相信他们对这首诗歌都真正有了自己的理解。给这堂课归纳了以下几个特点:1、自主性:这堂课主要以学生自己研读为主,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应老师没有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在阅读活动中,应老师把评价权利下放,学生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所谓的标准答案,全员参与,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应老师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同时也及时地对阅读活动进行了点拨。2、创造性: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应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多角度对文本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是符合阅读活动特点的,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再创造过程。不可否认,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富有创造性的。3、体验性: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应教师并没有轻易去否定,要是有着更多的尊重;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而不是去刻意地寻找关键词和中心句,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实现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4、批判性:这堂课上,有些学生很明显具有批判意识。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学生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应老师也及时地树立起“诗人是否有着大男子主义思想,是否很自私”这个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3用心爱心专心
诗歌的阅读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诗歌教学中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最恰当不过的,这一堂课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典范。五、启示和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就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以教参理解统一学生认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所谓的“统一认识”是虚假的、脆弱的;或以教师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问题的答案,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强调个性化阅读,就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作或深或浅、或多或寡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设氛围,提供自主阅读和训练的机会和环境。但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投入、由跪到站,教师还要做其他大量的工作,如建立阅读信心,指导阅读方法,培养思维力,激发创造力,增加亲和力,等等;还要努力让他们体味到表达的快感和成功的幸福。另外,要使全体同学对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师还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和灵活多变的阅读指导方法,提倡个性教学,让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具有个性化。教师必须永远是一个自觉阅读者、善于创新者3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