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画汗衫》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画汗衫》一课属于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第十一册,是其教材体系〖设计·应用〗中的一课。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其款式本身并没有太多变化,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汗衫上所印制的各种图案。汗衫的图案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所以汗衫除了随意、舒适等特点以外,还充满了强烈的文化、时尚气息。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并通过设计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这一课中,我以观察、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为主,引导学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学习设计方法,并以游戏活动完成作品的展示、评价环节。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认知领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操作领域: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三、教学准备:教具:汗衫实物、范作、课件。学具:铅画纸、水粉颜料、画笔等。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事先在教室两边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汗衫,学生进入美术专用教室后都非常好奇,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我。我并不立即揭示课题,而是请他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些汗衫,在学生进行了短暂的猜测后,我公布了他们谁也没想到的谜底:“老师是打算开一个汗衫专卖店,但只卖我们同学自己设计的汗衫!”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了,完全进入了我为他们设置的情境中。这时我再出示课题,学生们已经是兴致勃勃了。
2、组织讨论,激发创造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要设计汗衫,首先我们得对它有所了解才行,除了教室里的汗衫,老师还为大家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汗衫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下吧!”接着我利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汗衫的图片,同学们看得非常专注,不时对画面中美丽独特的汗衫发出赞叹声。“虽然我们见过很多汗衫,但你真的就了解它吗?”“了解!”“真的?那好,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两个问题:(1)你觉得汗衫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你认为汗衫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回答。”这时候,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讨论了起来,经过各小组的一番讨论和老师的启发,最后归纳出:汗衫的分类: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或男式、女式等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式等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接着,我又更进一步让他们考虑汗衫的图案设计:“根据汗衫的分类,你认为设计一件汗衫应当先考虑什么问题呢?”“先考虑设计什么类型的……”“考虑设计什么图案……”(学生回答)“是的,我们可以根据汗衫的类型设计图案,不同类型的汗衫图案会有不同的主题,图案的主题有的有意义,有的很随意,这是根据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决定的。“汗衫上的图案题材丰富,它们在汗衫上的摆放、布局也各有不同,瞧,有的图案设计得很方整,像胸前绘了一幅画一样,这样的图案构成形式是四边形。有的图案在汗衫上拉得比较开,不是很规则,那就是非四边形的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形式呢?”“我比较喜欢……”“你认为这些图案在设计摆放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四边形的图案应该绘在胸前或背后的显要位置……”“非四边形的图案大小、色彩要与袖口、领边协调呼应……”“说了这么多,你想好要设计一件怎样的汗衫了吗?请各小组讨论决定一下,你们想设计的汗衫是给谁穿的?图案选用什么主题?采用哪种表现方法?”3、付诸行动,展示评议
当学生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已经达到了高峰,当我再将一件纸做的汗衫范作展示出来时,同学们更是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尝试做一件可以穿在自己身上的纸汗衫。我建议学生按照原来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让他们在纸汗衫上直接用水粉颜料绘制图案。在他们作业时,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的同学不擅长用水粉颜料作画,下笔时畏首畏尾,当时我采用了鼓励的方法,并适当进行了技法指导,当他看到自己笔下涂抹出那一抹美丽的色彩时,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也鼓舞了其他同学。几乎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新颖独特的作品,有“天马行空图”、“卡通桃太郎”、“飞向宇宙”还有“FOOTBALLBOY”以及“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等等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作品。这时我向同学们宣布同学们自己的“汗衫专卖店”开张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再由各组派一名模特儿,穿上自己的“汗衫”上台,并依次贴上编号。当模特儿随着动感的音乐,在教室里走起模特步,向同学们展示推销自己的作品时,整个教室沸腾了,同学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自豪。最后再由学生填定货单,在定货单上填上自己所选作品的编号,并写上对这件“汗衫”的看法,不仅评选出了本堂课最受欢迎的作品,不少同学还以非常准确的语言评价了他人的作品,如:“这件汗衫的色彩看起来非常明快、鲜艳”,“这件汗衫的图案构思非常巧妙、有趣”,“这件汗衫的主题很有意义”等再比如“天马有一种神话的气息”,“用英文设计汗衫非常时尚,作者学以致用,很有创意”等等。五、教学后记:
1、《画汗衫》是一节贴近社会生活的设计课,我在这课中采用了情境教学,以开“汗衫专卖店”,同学们来当汗衫设计师的游戏活动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怎样设计汗衫”这个问题展开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2、在这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考虑汗衫图案设计的题材、形式、布局、色彩等各方面问题时,我极力将他们推到一名设计师的角度去体会、思考,结合实物、图片欣赏,师生共同探讨、挖掘汗衫的设计艺术,对他们积极的、有创意的想法和看法及时加以肯定,保护、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3、这堂课的高潮在于作品的展示、评价过程,由各组选派模特儿通过模特秀的方式展示各自的作品,这种形式独特、新颖,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愿望,还使学生保持、调动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以定货单的形式评价作品,也是一种富有趣味、并且前后呼应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评价,提升了各自的审美能力,更肯定了同学们在这堂课中的成绩,使同学们充分享受了成功的乐趣。附送:2019-2020年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备课(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第二课:向动物朋友学习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学生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勇敢表现。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领域: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它们。②知识领域:接触一点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引发学生趣味盎然地创造。③操作领域:将前人的创造或自己的发现变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图片、录像带(介绍仿生学生发明的资料)等。学具: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出示飞鹰和滑翔机的图片,请学生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引出“仿生学”一词,让学生自己来给它下一个“定义”。●教学新授:(1)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上供各小组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布置作业:每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发明方案画出来。●作业画法提示:(1)铅笔、钢笔淡彩法。(2)综合法。(可用蜡笔、彩色铅笔结合水彩颜料进行作业)。●作业展示评价: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授予“发明奖”。给表现效果较好的同学授予“小小设计奖”。●教学延伸:(1)教师播放以仿生学为资料的录像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2)结束教学。三、学习评价建议:●能否为讨论提供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是否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小组合作是否能集思广益,完成作业。●画面表示的动物和发明设计的形象是否有关系?●画画是否新奇、有趣?四、教师教学随笔: 第三课:桥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进一步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强调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与美术学习相关联。注重人文教育的内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桥梁建筑知识,是学生在观察和表现家乡桥梁的时候,能够联系家乡风貌较完整地说出和表现桥的造型特征及时代特点。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桥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造型奇特新颖的桥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六年级学生对桥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本课图例,展示了人类从古到今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桥梁,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解读,说说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二)教学目标①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②认知领域:认识和观察桥的几种基本结构造型,了解各种桥的设计和环境的关系。 ③操作领域: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桥的丰姿,提高表现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录像带、照片等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有关古今中外桥梁的图片资料。学具: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要求先走访调查了家乡的桥,并是否已写好200字左右的调查记录,和以线描的形式画出的桥。(2)展示学生的记忆画作品。并请这些同学读一下自己的调查记录(人文、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请学生发表评价意见。●教学新授:(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著名桥梁欣赏。 (2)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评价。 ●布置作业:(1)请学生对线描作业进行补充和修改,并以自己喜欢表现的手法进行涂色完成作业。●作业展示评价:(1)请学生把调查记录和作业连起来装裱展示。(2)评出“小记者奖”,授予走访调查和作业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学延伸:(1)播放录像片,介绍家乡风貌(有关桥梁介绍)。 (2)结束教学。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积极认真地做好调查记录。 ●是否表现家乡的桥梁风貌。 ●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通过学习,绘画技能是否有提高。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教学目标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2)评价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教学新授:(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制作一: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制作二: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制作三: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作业展示评价:(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结束教学。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想;●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是否能够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创意;●是否能够巧用材料,完成制作; ●是否能热情地表达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课:立线浮雕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是第11册的第5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这个单元同时也是本教材构成和图案一条线上的内容,本课是此单元的第1课,主要利用线材合理选择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在弯弯曲曲的牵连中,融欣赏、评述、交流、制作于一体,挖掘构成中质材所能体现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此课也为下一课《立纸浮雕》作好了铺垫,使学生从浅浮雕的线条造型逐步向浮雕的线条造型作好过渡。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地去了解线材所表现的形式美,在合作交流中掌握创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情感,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这课还可以将制作好的作品来装饰学生自己的房间,美化生活,展现自我,舒展个性。在教学的延伸上可以通过服饰上的、家居生活中的立线浮雕来进行欣赏,了解它在生活中的运用。(二)教学目标观察绳线造型的方法,了解平面装饰的构成。利用绳线或其他线材初步掌握立线浮雕的制作方法并加以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在作品中传递自己的情感,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作、铅丝、彩色的废旧电线等。 学具:各色绳线、胶水、毛笔、色卡纸、剪刀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用带来的各种线材(如彩色绳线、麻绳、铅丝等)弯曲成不同效果:单线造型、色块等,请同学们做出更多的效果。●教学新授:(1)欣赏范作与同学进一步研究、交流绳线的造型表现方法。 (2)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先画好一张造型简洁、构图饱满的铅笔稿,课上用准备好的绳线进行组合搭配,粘贴成画。●布置作业:可以采取两人合作一张作业的形式。 ●作业展示评价: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展览,由合作者来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其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初步认识到线型材料的特殊造型效果?
●是否尝试运用绳线等线材组合成画。●是否大胆地用立线浮雕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爱好和情感。第六课:立纸浮雕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上一节课《立线浮雕》的基础上选择厚纸条来进行浮雕造型,别有趣味。其创作方法、造型表现语言基本上与上节课相同的。可以运用有色的纸、废旧的画报、包装盒裁成纸条,以卷、折、贴的方法造型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体验立纸浮雕创作的乐趣,丰富学生的造型能力。这一课可以用制作好的作品美化自己的教室或家庭,也可以作为小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传递了相互间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纸条进行浮雕造型的创作方法,理解立体构成的表现语言。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作、厚纸条、剪刀、白色乳胶等。 学具:彩色的厚纸条、剪刀、胶水等。 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1)以由上节课的立线浮雕作品欣赏延伸到本课的范作欣赏来导入。(2)教师利用纸条当场进行立纸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课题。● 教学新授:(1)先让学生尝试一下一根纸条怎样能立稳在作业纸上,并体验一下卷、折、贴的立纸浮雕造型方法。(2)让学生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感觉立纸浮雕造型的形式美和趣味性。(3)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将准备好的彩色条状卡纸进行组合造型,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还可以让学生选择高低不一(即纸条宽度不一)的纸条进行浮雕造型,体验其线条的长短、曲直、深浅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学生结合书上的作品说说立纸浮雕的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创意,寻找可以合作的伙伴。●学生作业:(1)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作业。(2)可以采取几个人合作的形式,在刚才的创意基础上完成一张或两张作业。●作业展示评价:(1)可以把作业作为礼物写上祝福语互相赠送。(2)可以把学生作业加以展示,互相说说制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对同学的作品表述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够用口头语言的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性活动。●是否积极地动脑,在造型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第七课:变化的柱子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是第11册第7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属于这个单元的第3课。前面两课学生已尝试过绳线、纸条浮雕造型的表现方法,本课是一次圆雕造型练习,相对比较抽象。由于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课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先让学生对变化的柱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课上通过选择一个基本柱形,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这一课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变化的柱子可以做成灯罩、小设施、建筑物、商品的包装等,学以致用,使美术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 (二)教学目标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 教学新授:(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某些部位,使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3)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个变化的柱子。(4)问还有新花样吗?集思广益,逐步把原来的简单纸柱变成出乎意料的具有“豪华装饰”的纸柱。●学生作业:(1)每人在课前准备好的简单纸柱上加工变化,做出奇妙的纸柱。(2)每人在课前准备好的简单纸柱上加工变化,做出奇妙的纸柱。
●作业展示评价:开个展览会,评出优秀奖。 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参与同学的交流合作,发展了自己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能否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否想出新的花样?变出的纸柱是否奇特美丽? 第八课:盒子造型游戏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是第11册第8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利用一些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纸盒,以及一些废旧的物品,通过学生的创意和实践,在师生相互协作过程中,“变废为宝”,设计出奇妙的造型来,并以此为道具做个游戏来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玩中撞击出创造的火花,产生更有新意的造型。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本课是对整个一单元学习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其他的一些“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又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体现在动物、建筑和服装的造型上,它还可以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艺术节中的活动展示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探索”味道,能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二)教学目标情意领域: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体验合力营造一个情境的自豪与欢乐认知领域: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积零碎为宏大的力量,认识到寻常资源可以创造美妙和快乐。操作领域:能巧妙地进行单个的盒子造型和盒子的组合造型。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各种纸盒、废旧纸张、绳子、瓶盖、瓶子等废旧物品、剪刀、刀、海绵双面胶等。学具:各种纸盒、废旧物品、双面胶等。 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1)欣赏书上的作品。他们玩得多开心,盒子造型多奇妙啊!(2)在操场上让学生把盒子组合造型,做成城堡或奇异建筑切入主题。(3)教师把带来的纸盒加以装饰,做成一个怪异服装造型,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讨论课本上“化装舞会”的学生游戏照片。 ● 教学新授:(1)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本组带来的物品可以组合成什么。或让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大小纸盒进行想像、交流,大胆表述看法,说说自己的组合创意。(2)小组合作,作成一个造型。或让学生分组用各种方法(剪、刻、挖、插、接等)做自己喜欢的奇异服装,穿戴起来参与本组同学的游戏或表演(可有人负责写一个简单的台本)。(3)以此为道具,设计一个游戏一起玩,可以与其他的组合进行合作游戏。
(4)分组进行加工制作,集体玩对垒或追逐的游戏。教师要发挥好一个援助者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积极地动脑,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有创意的造型活动?●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游戏中体现协作精神。● 在游戏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在表演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用盒子做成的服装是否很奇特? 第九、十课:综合纸版画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单元学习内容是比较典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造型游戏,也是整套教材中“纸版画”一条横向隐线的延续(如《手印联想》、《感觉肌理》、《粉印版画》、《纸版画》、《套色纸版画》等)。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板上,表现出更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画品种。本课中涉及的基本技法(如剪贴、拓印等)在以前双册的美术教材中已有安排,所以本单元的课型定位是学生自由创作,主要不是传授技法。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怎样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去表现内容,鼓励学生收集材料,凭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和感觉进行造型,对“形”的要求不必苛求。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特殊肌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制作纸版画的兴趣。纸版画的特点是制作简单、省力、易学、费用低廉,而效果奇特。通过作者自画、自刻、自印三个过程来完成,可培养眼、手、脑的协调性,所以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制作。综合纸版画中那以外的印刷效果,常常使初学者兴奋,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而制作中的困难、障碍,儿童都乐于去战胜、克服它。所以说,版画创作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意志和毅力是一种综合的锻炼。作品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目标感受综合纸版画的特殊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了解纸版画知识。掌握综合纸版画造型的一些简单方法,开拓学生对艺术形式领域多样性的认识。尝试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有趣的纸版画,学会合理地选用各种材料制作底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材料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图片资料、若干废旧材料、剪刀、糨糊(或乳胶)、油墨、滚筒(或压印机)、底衬纸。学具:课前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绒线、纱布、棉花、棉线、灯心绒布、瓦楞纸、厚纸板、窗纱、树叶、各种不同纸张等)、图画纸、剪刀、胶水、油墨(或颜料)、滚筒(或压印机)。(二)设计方案1教师出具一个纸盒,内藏物品,请学生伸手去摸一摸,并猜一猜盒内是什么?学生能说出触摸物体表面的感觉,而未必准确猜出是什么物品。教师揭出谜底,打开纸盒,取出一块综合材料拼贴成的印制底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印制底版,并要求一位学生一同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拓印面具,全体学生观察拓印过程。
用课件展示多种材质的肌理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欣赏,感受肌理。教师提示学生从桌上取出老师事先放好的纸包。打开纸包,取出有肌理的物品。请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然后进行拓印。小组协作,拓印肌理。展示肌理纹理作品。教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认识肌理学习的感受。然后请学生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是独奏还是合奏?”“合奏用哪些乐器来配合?”教师启发:我们各小组学生就像一个乐队,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各种乐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就像我们今天拓印出来的各种肌理纹样,如果我们把各种肌理纹样进行综合,就像奏出美妙的音乐一样。教师提示: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做《综合纸版画》。教师课件展示多幅综合纸版画,提示学生观察研究什么材质能拓印什么样的效果。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协商确定创作主题,合作制作底版。作品要求简洁明快,大胆构图,巧用材料,有趣味。课件提示学生抓紧时间作业。学生拓印合作作业,完成后进行展示。 设计方案2出示有各种特殊肌理效果原图片。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这些图片上有各种不同的纹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这些纹理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景物或者哪个事物的某个部分?(有的像城墙,有的像云,有的像鱼网等等。)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课前收集的标本,用手摸摸说说感受。然后再出示各种线、窗纱、布等废旧材料。那些图片原来是教师用一些我们平时丢弃的废旧物品粘贴在纸板上,涂上颜色印制出来的!像这些特殊效果我们用手绘的方法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如果我们用这些特殊肌理的材料作为剪贴材料来制作版画,那么能印制出纹理丰富、效果生动的综合纸版画来!展示并欣赏综合纸版画,分析作品的选材。问:这几幅综合纸版画,运用了哪些材料来制作底版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讨论内容:综合纸版画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表现风景、人物、动物和花卉等等。你准备表现什么内容?动手画出草图。讨论选材:如果要设计人物为内容的综合纸版画,请出出主意,这幅图稿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来表现?(头发可用绒线来贴,衣服可用纱布……) 三、学习评价建议:●制作过程中,你碰到了什么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 你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 你觉得作品中的材料使用效果如何? ● 你是否发现哪些地方可以改得更好? 第十一课:冷色和暖色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是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后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且本单元的学习对下一个画情绪的单元还作好了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绘画技能上的铺垫。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几乎到处都有色彩,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色彩。而人对色彩天生非常敏感的,色彩的感情来自各人对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觉和情感,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近似的。当太阳晒到皮肤上,或看到橙色的火光映照时,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当站在蔚蓝的大海边,在白色的雪地上,我们会感到凉爽。久而久之,当看到红、橙、黄等色时就感到温暖,它们就是暖色;看到蓝、蓝紫、蓝绿等色时就会感到冷,它们就是冷色。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为冷暖对比,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对的,如紫色和绿色会随着不同色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冷色环境中会显得较暖,在暖色环境中会显得较冷。(二)教学目标感受与认识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冷暖和他们的相对性,学会用颜料调、画出冷暖的色彩。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教师可准备两幅色彩范画,一幅偏冷,一幅偏暖,请学生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1)复习一下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如三原色、间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出示一个色环,分别由红、橙、黄、绿、蓝、紫构成,且可以将色环对半分开,然后分别出示色环的一半红、橙、黄,一半绿、蓝、紫让学生讨论不同的色彩效果。学生通过交流,主动了解冷暖色的不同效果。(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联想,从冷色中联想到什么,从暖色中联想到什么,通过交流加深对冷暖色的理解。(4)欣赏书本上的彩图,辨析哪些以冷色为主,哪些以暖色为主,并谈谈各自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5)出示紫色和绿色的色卡,分别交换贴在导入时出示的范图中,感受它们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产生的不同变化,明白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学生作业:分小组尝试调色练习,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冷色,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暖色。教师辅导调色的方法,注意水分的多少对色彩厚薄的影响。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基本了解色彩冷暖的变化? ● 是否在讨论研究中积极进行思考?● 调出的冷色、暖色是否正确? ●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体验到冷暖色对比的趣味。● 能否大胆用冷、暖色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 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
第十二课:冷色调的画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与前一课和后一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冷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并创作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画。冷色调的风景画就是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点。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对色调的理解不会太难,但要调出一种色调里丰富的层次变化,会有一点困难,故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辅导。(二)教学目标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②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出示一幅冷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揭示色调的概念。 ●教学新授:(1)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4)讨论自己的创作构思。●学生作业:创作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调出了不同的冷色?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冷色调风景的感受? ●你画的冷色调风景好看吗? 第十三课:暖色调的画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二)教学目标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出示一幅暖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1)尝试调色,请学生把图中的暖色调出来。(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3)老师可演示:在红色里分别加入少量其他颜色,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红。●学生作业:创作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作品展示评价:与上节课的冷色调作品合在一起,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调出了丰富的暖色?●你画的暖色调风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第十四、十五课:画情绪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让学生尝试以抽象的色彩和点线来表现主观情绪,感受色彩和点线的表现性。它既是前课冷暖及冷暖色调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为以后的色彩创作奠定基础。教材内容颇有趣味性;表现手法也可灵活、多样;可借助音乐的抽象性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感受抽象美和以抽象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②学会用色彩表达特定情绪。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图片、电脑课件等。 学具:水粉色、纸等。 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用电脑“马赛克”画成一抽象画的节日场景,请学生猜猜,它复原后是怎样的场景,有怎样的气氛。学生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然后出示复原了的照片。提示:有时一幅看起来没有具体描绘什么,但它和具体的情绪仍是有联系的,它是能表达出某种情绪的。●教学新授:欣赏米罗等画家的抽象绘画,让学生讨论作品传达了什么情绪。再欣赏课本上学生的例图。●学生作业: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特定的情绪,并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作品展示评价:(1)为作品取个题目,或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2)作品展览与观摩,并自我介绍作品和互相评论作品。(3)评论为什么有些作品有表现力,有的作品表达的情绪不明确。三、学习评价建议:●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制作?●能否欣赏同学和艺术家用色彩和点线表现情绪的作品?●你在作品中把自己想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了吗? 第十六、十七课:奇怪的图形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单元学习内容是比较典型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造型游戏,它也是整套教材中“联想造型”一条横向隐线的延续(如第1册《形的组合联想》、第3册《分分合合》、《叶子的联想》、第7册《实物的联想》、第9册《鞋的联想》、《字的联想》等)。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本课的创作行为中,不需要事先设定某类形象,学生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涂涂画画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单元学习的奇怪图形创作正顺应了这种天性,有些好的构思甚至也被应用与广告、招贴画和插图中。(二)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愿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范例作品图片资料(投影片或课件)等。 学具:彩色水笔、彩纸、旧画报、剪刀、胶水等。课时:2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范作,可独立看,也可分组边看边讨论,然后请一些同学针对具体的图形对全体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尽量要待学生先去尝试说明后再揭示这些图形之所以“怪”的妙处。●教学新授:
(1)教师设疑,出几道练习题(可配合展示课件):①一个人和一个圆圈,提示这里的人和圆圈都是“活”的,能大能小,能动能变,他们碰到一起,回产生什么奇怪的图形?②一个人在照镜子,但镜子是一个“魔镜”,你会如何表现这幅奇怪的图形?③根据一组关键词,比如“树、脸”或“人、蚊香”等,想象一下,它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奇怪图形? (2)同学间可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选自己满意的草图,采用多种形式(如剪纸、彩绘、拼贴、电脑绘画等)加工成正式作品。 (3)有些特殊的图形变异效果,可以通过专门的电脑变形软件或图形滤镜来实现,教师如果熟悉这些软件,能在教学中随机演示,效果最佳。(4)布置一个“奇怪图形展”,展示学生习作,并附上标签,说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和创作意图。(5)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应侧重与组织学生对第一课时习作的评价、创作的心理感受,可多请学生自己来谈,以调动学生更高的创作热情。并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各种富有个性化的创作方法,比如:教师可提供一些废旧图片或一些图形资料,让学生局部分解,再重新粘贴组合,并添加笔绘,以强化效果。三、学习评价建议:●你有强烈的创作愿望吗? ●你认真用心思付出心血去创作吗? ●你对你的作品满意吗? ●你的作品称得上“奇怪的图形”吗?它简练、幽默使人一目了然吗? 第十八课:画汗衫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画汗衫》是整个教材体系“设计•应用”一条线中很有意思的一课,本课画汗衫主要不是设计汗衫款式,而是设计汗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形式不外乎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和图形式。 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人们生活中,它既随意又时尚;既舒适又充满强烈的文化气息。《画汗衫》一课非常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画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认知领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操作领域: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具:8开(4开)白纸或旧报纸、剪刀、水粉颜料、画笔、硬纸板、油墨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请几名学生上台,利用简短的时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用颜料随意作画,之后教师用美工刀快速裁出汗衫图样。这种师生合作,情趣高涨的新课导入方式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新授:①简单了解汗衫的类型。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汗衫分为以下几类。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②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③汗衫图案设计。构思立意:构思立意贯穿于设计的始末,可考虑设计何种类型?为什么人设计的?设计什么主题?(1)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等。(2)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本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图案设计:(1)可设计非四边形的。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2)四边形的图案。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其中后两种更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书本上的几幅作品很吸引人,这些图案设计时采用了省略(图案人物中的头部省略)、借代(借穿衣人的头来完整图形,从而引起滑稽、幽默感)、前后呼应(前后背心的图案设计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产生戏剧效果)、渐变(一群动物手拉手,由小变大绘于胸前,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等表现手法。●汗衫绘制方法、步骤:①把8开(4开)画纸裁成汗衫样式。②直接在纸做的汗衫上绘制图案,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学生作业:在白纸或旧报纸上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汗衫图案,力求图案新颖、别致。●学生作业展评:可组织学生办个“汗衫专卖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最畅销?谁最会推销自己的作品。●教师小结语。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在汗衫设计只能感表现出新奇的创意?●对自己的创作效果是否满意? ●能否用口头语言或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第十九课:儿歌、童话配画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
本课可以归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它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等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体验怜悯和成就感。本课从开拓学生视野入手,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大胆创作。创作形式可多样,可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手法配画,如:线描、版画、水彩、水粉、摄影、油画棒刮画等,并且可以结合班队活动、节庆表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或自编儿歌、童话为脚本,自制布景、道具,分角色进行木偶、皮影、话剧表演。本课是使学生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儿歌是儿童自己的诗歌,它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内容,短小浅白、琅琅上口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而童话通过奇特的幻想和有创意的夸张编写而成,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故事生动、语言朴素,也深受世界儿童的热爱。它不仅教育孩子,引起他们的美丽想象,陶冶情操,也启迪人们深思。因此,为儿歌、童话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情与美的理解,创设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唤酲学生的思维机制,制造出一个活跃中有竞争、笑声里有思考的愉快、新奇的教学氛围,它能集画、说、写、玩于一体,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由单一性发展向综合性发展转轨。(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培养学生为儿歌、童话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认知领域: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操作领域: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儿歌、童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儿歌、童话资料。 学具:儿歌、童话资料及颜料、彩纸等绘画工具。课时:2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第一课时)(1)老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听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童话也是我们钟爱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2)儿歌、童话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3)板书课题:儿歌、童话配画●教学新授:①分析为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小耗子》这首儿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小耗子们晚间活动的热闹场面。图中的小耗子有的在钻洞、有的在锯木、有的满头大汗扛着米,也有的酒足饭饱提着灯笼回到自己的鼠居,甚至还有一只耗子警察在指挥交通。背景中的星星、房里的灯以及闹钟上的12时生动地点出了小耗子晚间活动的时间段,足见小作者的细心。再如课本中《来到了小人国》是一篇叙述小主人公来到小人国的种种奇遇的童话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②为儿歌、童话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工艺手法,如油画、棒刮画、彩纸剪贴、纸版画等,有的内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分析作业步骤:(1)选好儿歌或童话: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3)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或童话中最精彩的情节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④学生作业:选择儿歌或童话,进行构思、构图。⑤教师巡视指导:(1)帮助学生选择儿歌或童话的精彩部分。(2)指导画面安排。⑥作业展示评价:将好的构图展示在黑板上,讲评构图有新意及画面安排得当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构图。(第二课时)1、组织教学。2、小结上节课中作业:优缺点。3、讲授新课:板书课题分析作业步骤。(1)选好儿歌或童话。(2)构思(3)构图。以上三步上节课已完成。(4)修改原稿。(5)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创作。4、学生作业:对原稿进行修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创作。5、教师巡视指导:(1)指导修改原稿。(2)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现创意。6、作业展示评价:展示优秀作业进行评价。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能朗读一些优秀儿歌?●是否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著名童话家及其代表作品?●是否积极动脑、动手,以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儿歌、童话,做到画面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否在配画过程中表现创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是否能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第二十课:寓言、神话配画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与儿歌、童话配画为一个单元,也可以归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领域。本课教学应着力于创造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赏析,使学生思路开阔,创作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配画或以寓言、神话为脚本,自制道具、布景,进行话剧等形式或木偶剧表演,尝试综合探究性活动。
寓言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幽默有趣,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并反映深刻的道理,读后耐人寻味。如:龟兔赛跑、乌鸦喝水、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等等。神话故事美丽动人,充满神奇色彩,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让我们看到祖先们在征服大自然、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长河中那种勤劳、智慧、勇敢的精神,如:西游记、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这些故事的诱发、联想,使学生明辨是非,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营造良好的作画氛围,采用独幅或连环画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与场面。通过给寓言、神话配画,不仅可以形成各学科间的知识交流,加强学科间的辐射,而且通过美术这一视觉形象,凝固艺术再现文学这一语言形象。流动画面,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从小受到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活跃思维,拓宽视野,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儿童画创作开辟了另一新天地。(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通过为寓言、神话配画,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领悟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认知领域:体会寓言、神话的内涵,了解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操作领域: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寓言、神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寓言、神话资料,范作,学生作品,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寓言、神话资料及颜料、彩纸等绘画工具。课时:2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第一课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神话故事——羿射九日。故事大意:在尧帝的时候,10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都枯干了,铜铁砂石也软软地快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一些猛禽怪兽也出来作乱,人民苦上加苦。羿带着天帝御赐的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去解放受苦的人民。他弯弓搭箭,一会儿满天流火,一团红红亮亮的东西坠落地面上,就成了三足乌鸦,那是太阳精魂的化身。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一个给人们照亮,他又除掉了怪禽猛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人类家园。教学设想:优美动听的配乐故事,使学生很快进入故事中的角色,并创设了特定的审美情景,渲染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后面的启发创作作好铺垫。●了解故事内涵,启发联想创作。①想一想,说一说“羿射九日”中最动人的情节,最精彩的场面是什么?教学意图: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取舍,提炼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为后面有意思的配画作好伏笔。②引导学生讨论: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精神?(为人类谋生存、大无畏的精神、有正义感、不畏艰难、机智、勇猛、技艺超人。)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怎样呢?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包括发型、服装、武器等),设计时也可加入现代科技因素。教学意图:通过羿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刻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故事内涵、人文精神。③羿是怎样射日的?(1)“射”,怎样?用何种不同的弓箭?在什么位置射?射时的动作姿态怎样?是准备射?射箭中?还是已射下?(学生可模仿动作)(2)“日”:构思不同寻常的10个太阳,使它们人性化,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10种面貌,如:热得发烧的10个顽童,像宇宙星体外形的10个妖怪,像森林猛兽的10个兽头,注意射中时的样子。教学意图:一连串的问题设计,将怎样给“羿射九日”配画具体化,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学生作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为“羿射九日”配画。●学生作业交流:说说你画面的羿是怎样射九日的?评评你最喜欢谁配的画?教学意图:作业交流,一方面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感;另一方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科渗透、互相作用。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通过给予羿射九日配画,让学生了解配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提倡的不是临摹插图,而是标新立异,也可变化其中的某一情节,使这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渗进自己的主见,为第二课时给自己喜欢的寓言、神话配画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第二课时:1、教学导入:老师:上节课我们为“羿射九日”配了画,我们都画了自己心中的羿射九日,作品很有创意。希望今天你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来给自己喜欢的寓言、神话配画。2、比一比:谁知道的多。老师出示一些寓言、神话的插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幅画是为哪则寓言、神话配的画?3、说一说:你要给哪则寓言、神话配画?选其中哪一精彩部分来配画?4、画一画:我最喜欢的寓言、神话。5、评一评:谁的配画最棒。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能说出一些寓言、神话故事的梗概。●是否积极地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积极动脑、动手,以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寓言、神话,做到画面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否在配画过程中表现创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活动?●是否能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四、教师教学随笔: 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课:陶艺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课时:3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第一课时)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教学新授: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作业展示评价: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制陶工具:手动转台: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木拍子: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修刀;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工具。刮刀: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泥塑刀: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水壶:可调节泥块的水份。其他工具: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第二十四课:现代建筑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本教材用造型别致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为例,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展示了宏伟壮观、生气勃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展现了现代建筑的丰富性,同时也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强调个性,强调简洁、实用、大方。玻璃、钢材和混凝土是现代的建筑材料。装饰并不多,因为人们认为建筑物的目的,它的形状和样式更为重要。这种把玻璃和混凝土镶在钢铁柜架上的“国际风格”几乎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指导学生欣赏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可根据儿童特点和兴趣特点从现代建筑的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造型去分析,然后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新材料是现代建筑的必要条件,并通过现代建筑的分析了解现代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关系,学会从生活中的事物去联想,去创造多种多样的现代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认知领域: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操作领域:调查家乡的建筑,能对身边的建筑进行简单评价。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现代建筑挂图、作业纸、若干水果。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教师带来植物(仙人球)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博物馆设计了一个“球体网架”建筑来引入课题。●教学新授。①师生共同欣赏优秀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美。建筑的产生同样来源于生活。举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背景。②图片欣赏,了解现代建筑特点:使用舒适,造型多样,技术先进,物景相融。③播放录像,展示家乡比较知名的建筑。学生对这些建筑进行一定的评价。●练笔:通过欣赏,请学生为学校设计艺术楼,外形要求奇特,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学习小组进行相互评价。课后延伸:可以到网上查找建筑的相关资料。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能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是否能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建筑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第二十五课: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我设计的未来建筑》是属于“设计•运用”,是前一课《现代建筑》的延续,也是最能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之一。世界上最善于想像,最富有想像力的就是我们的儿童,他们的心能驾驭想像的翅膀遨游于大海、天空乃至无垠的宇宙。未来的建筑是孩子们喜欢谈论的话题,孩子们眼中的未来建筑不仅仅只是造型新、样式美的地面建筑了,而向往着能在地下、水底、天空、太空中架起他们心中的建筑,摩天大楼、悬挂建筑、太阳能住宅、生长着的房屋、帐篷式建筑、屋顶花园、会行走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构想的未来建筑。(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认知领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树立创新意识。操作领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计造型新、样式美、功能多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像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未来建筑》科幻录像片段、学生作品几幅。学具:各种作画工具。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观察思考: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的外形、房顶、门、窗各是怎样的。导入新课。●启发想像。启发学生构想:未来建筑是在地面上发展?还是向地下、海底、太空中发展?这些建筑主要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功能?教师介绍一些具有科学知识的未来建筑:摩天大楼、悬挂建筑、生长着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欣赏一组学生优秀作品,如:外形像机器人的房子、会走的房子、海底城、太空中转站等。●构思设计:你设计的未来建筑是造在哪里的?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殊功能?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彩笔、水粉、水彩、水墨等)在纸上设计未来建筑,可画成黑白效果的(包括线描),也可画成彩色的。●交流品评。举行小小的“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作品展”在作品卡上填写设计者留言和观赏者赠言。●扩张延伸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那该多好呀,下次课我们就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纸盒、旧挂历纸等)建造一座未来的建筑模型。三、学习评价建议:●你的设计是否出人意料、非常新奇。●你的构想是否已通过你的描绘完全表达出来了。●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己设计的未来建筑进行评述。
第二十六课:我造的未来建筑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我造的未来建筑》是整个教材体系建筑一条线中很有趣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课型,也是前两二课《现代建筑》、《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的延续。未来的建筑能唤起孩子们无边的想像,也能激起孩子们无穷的制作乐趣。本课采用纸工、手工、泥工等多种制作方法,充分让学生体验各种材质,尝试多种技法,进行未来建筑的设计创作练习。(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认知领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培养创新意识。操作领域:通过未来建筑的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和制作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作2件、各种纸盒、工具等。学具:各种纸盒、色纸、剪刀、胶水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范作欣赏•激趣导入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的2件未来建筑,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2件作品的创意。●拼拼搭搭•初具形态。利用自己收集的纸盒、色纸,边拼边思考边讨论未来建筑的样式。●剪剪贴贴•精心刻画运用剪、折、撕、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使自己的未来建筑更牢固、更美观。●说说评评•寓学于乐“欢迎你参观未来建筑”,学生为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导游,向游客(其他同学)介绍,“游客”们可随时向“导游”提问。三、学习评价建议:●你造的未来建筑是否新颖别致,令人惊喜。●你的制作是否表达了你的创意。●你是否学会了剪、折、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己设计的未来建筑进行评述。 第二十七课: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及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力。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二)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艺术特色。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教学新授(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三、学习评价建议:●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