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节选)牧场哑孩子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乌鸫 婉转 袅袅 回肠荡气B.边缘 降落 栖息 潜移默化C.流淌 飞翔 清理 酩酊大醉D.泉源 清冽 箴默 流连忘返解析:选D。“箴默”应为“缄默”。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50年代初沃莱斯·斯蒂文斯接连得到美国三种最重要的诗歌奖,今天他已被公认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最具有持久艺术影响的诗人之一。B.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弗罗斯特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曾应邀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诵诗歌。C.在中国,洛尔迦的诗最早由戴望舒翻译,他翻译的《洛尔迦诗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对北岛、顾城等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诗人早期诗多为“室内抒情诗”,以简约克制的形式,袒露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情感,因此这种风格被称为“诗歌中的简·奥斯汀。”解析:选D。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以恬静的笔调、简洁的画面来完成“乌鸫”的表达,从诸多侧面展现以“乌鸫”为描绘对象的世界。B.《牧场》中诗人用舒缓静谧而略显哀伤的节奏,安详朴素的画面,将诗歌变成田园风景画。C.洛尔迦在《哑孩子》中通过刻画哑孩子从蟋蟀那里寻找他的声音的情形,传达诗人内心对自然宁静的渴望。D.弗罗斯特的诗出自日常生活,又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有温暖亲切的人情味,有独具的幽默感,并充满了哲理和智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解析:选D。“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有误,应为“田园乡村生活”。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哑孩子》这首诗,回答4~6题。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把它带走的是蟋蟀的王。)在一滴水中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我不是要它来说话,我要把它做成个指环,让我的缄默戴在他纤小的指头上。
在一滴水中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被俘在远处的声音,穿上了蟋蟀的衣裳。)4.洛尔迦的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通过刻画哑孩子从蟋蟀那里找寻他的声音的情形,传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宁静的渴望。5.诗中反复咏叹“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样写形成一种舒缓的节奏,同时流露出作者心中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感手法。哑孩子寻找声音,把声音做成指环,听觉、视觉和触觉的结合,传达奇特的审美感受。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迥然 遒劲(jìn) 制高点(zhì) 逸兴遄飞(chuán)B.嗟叹乌鸫(dōnɡ)谐奏曲(xié)既往不咎(jiù)C.炫耀浸渍(zì)绿茵场(yīn)神采焕发(cǎi)D.驯顺熨帖(yùn)撒手锏(sā)相濡以沫(rú)解析:选C。A项,“劲”应读jìnɡ;B项,应是“协奏曲”;D项,“熨”应读“yù”。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碧水是所有环保人士的共同心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不断加剧,使环境日益恶化。B.各种与动物相关的疾病频繁爆发,促使人类进行反思:我们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动物到底是什么关系,该如何相处。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D.除了短篇抒情诗外,弗罗斯特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解析:选D。A项,“……”与“等”重复;B项,“关系”和“相处”后应该用问号。C项,括号前逗号移到括号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洛尔迦成年后,把童年美化成田园牧歌式的理想生活:家庭富足和睦,父母重视教育,兄妹感情甚深。B.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C.多次饰演伟人形象的著名演员唐国强内心睿智而沉着,既有书生的儒雅又有帝王般的霸气,他的风度令人侧目而视。
D.中国选手周洋打破冬奥会记录,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国内各家媒体的强烈关注,一时间各种报道甚嚣尘上。解析:选A。B项,“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C项,“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鄙视或愤恨时斜着眼睛看人的神情。D项,“甚嚣尘上”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C.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D.面对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的省份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加快了城镇布局规划、校舍改造、村落搬迁等援建进程。解析:选C。A项,“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B项,“原因多是……所导致的”,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在“基本完成”后加“的要求”。二、类文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6题。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条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5.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中的路是指什么?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象征。人生追求的目标或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结果谁也料不到,带有宿命的意味和一丝惆怅。6.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人一生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细致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悲悯的月光张佐香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②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为。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③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④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⑤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⑥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选自《散文》)
7.文章第①段,作者说:“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薇拉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从哪些角度陈述了“选择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朝向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2)对受难者同情——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非常残忍;对事件的态度——不能对滥施淫威者保持缄默,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能让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8.文章第③段,“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上文来看,“硬度”和“光亮”分别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把本属于视觉(目光)的感受用触觉(抚摸)和味觉(品味)表现出来。(2)硬度: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光亮:薇拉的行为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9.试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句含意是:薇拉们用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为,慰藉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正因为薇拉们悲悯之光的照耀,世界才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10.文章除了描写薇拉的行为外,还列举了德国的舒和兄妹以及中国的谭嗣同的事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请分两条写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扩展文章内容,说明薇拉并不孤独,古今中外都有“铁肩担道义”的同道者;②深化文章中心:证明人类之所以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薇拉们奋勇出击替天行道,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宝贵的生命。三、语言运用11.下面画线的地方是作者这段讲话的重要内容,请帮助作者进行概括,不超过30个字。现在上海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欠缺,技术层面分散,也不成规模。虽然有一些“海归派”也从国外带回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不成体系,上海和国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这次生产的新型流感疫苗,其质量据了解,在全国十家生产单位中是最好的。该所13年前就已经和日本进行合作,引进了相关技术,并在这些相关技术上进行发展,因此在制备新型流感疫苗中发挥了优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进一些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再发展(创新)。12.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7日讯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从本周一开始租用纽约时代广场一块面积最大位置最优的广告位用于自身宣传和树立形象。这个广告位面积达2400平方英尺,长60英尺(18米)宽40英尺(12米),是时代广场面积最大的一个广告位,也是位置最优的一个广告位。这个广告位此前属于汇丰银行(HSBCBank),其租约上个月到期。报道中说,租用这个广告位是新华社拓展北美市场和树立形象的最新努力。长久以来,可口可乐、保诚人寿等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一直都是时代广场广告位的忠实租客。新华社租用的这个广告位无论从面积上还是从位置上都明显占据优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新华社租用纽约时代广场最大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