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生字、生词。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3、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教学方法】默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空军基地。一个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只要飞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就这样,这个飞行员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这个孤胆英雄是谁呢?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那他小时候过一段怎样的经历呢?他的经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寻找答案。(板书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2、疏通字词训诫(jiè)耸立(sǒng)迂回(yū)凝视(níng)啜泣(chuò)纳罕(nà)瘦骨嶙峋(línxún)心惊肉跳(jīng)头晕目眩(xuàn))小心翼翼(y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用一句话复述课文。在费城五十六年前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由于无聊,而我又不想成为朋友口中的胆小鬼,和五个小伙伴去爬悬崖,过程中我遇到了危险进退两难,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4、在去冒险之前“我”的内心是犹豫的,那遇到危险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课文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内心十分紧张、恐惧5、为什么要写到“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当时“我”内心十分的恐惧,以至忘记自己在哭泣,心理已经绝望,这样表达更符合现实生活;让人产生共鸣,更真切、生动1、十七自然段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的氛围,烘托了“我”身处绝境而无人救助时紧张、恐惧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面对“我”的恐惧,小伙伴是怎么对待“我”的?你认为杰里是一个怎么样的朋友?2、为什么“我”的父亲要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对“我”说?父亲为了让“我”暂时忘记“我”在悬崖上,缓和“我”的紧张、恐惧的情绪。3、“我”在下悬崖时的心情变化是怎么样的?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骄傲毫无信心——信心萌发这一部分是走一步,详写为了突出中心“事情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迈出第一步很难,万事开头难。”;信心萌发——信心大增这一部分是再走一步,略写;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法可以用在作文中。4、脱险后的“抽噎”和遇险时的“哭泣”一样吗?遇险时的哭泣是因为“我”内心的恐惧和伤心,而脱险后的“抽噎”包含着历险的余悸、脱险的欣喜,对父亲的感激以及一种全新的感觉——巨大的成就感。四、深化情感,主题升华1、总结课文的故事脉络冒险——遇险——脱险2、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段。3、小组讨论读完课文有怎样的启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化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拓展延伸1、课文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①“我”在悬崖上时父亲对“我”说的话。②“我”明白的一个道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2、课文标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以小见大(以小事揭示大体)四、作业布置这篇课文是作者在64岁时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有感而发,同学们在更加年轻的时候是否有难忘的事情呢?把难忘的事情写下来,注意使用课文中使用过的手法(以小见大、首尾呼应、细节描写、详略得当)五、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莫顿·亨特再走一步冒险遇险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