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明确学习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掌握相关字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感悟人生哲理。
训诫()啜泣()迂回()纳罕()嶙峋()凝视()小心翼翼()瘦骨嶙峋()心惊肉跳()xùnjièyūhuílínxúnchuòqìnàhănXiăoxīnyìyìShòugŭlínxúnXīnjīngròutiàoníngshì读一读写一写
解词: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削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自主学习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准确复述课文。二、圈点勾画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57年前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抢答题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天气闷热,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约只有20米高;约为6.7米(因为小岩石架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架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是的;不是;“我”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爬到岩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杰利11、“我”是怎样脱险的?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12、“我”现在多少岁?65岁(当时是8岁,时隔57年,所以8+57=65)
整体结构:*遇险(1-15)*脱险(16-23)
复述要求1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3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合作探究:有感情朗读16——23节,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脱险动作心理哭伸、探、踩又照着做移动、爬下、啜泣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读最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主旨。
作者写自己小时候的一次脱险经历,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环境描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暮色茫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渲染了一种静谧、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精读点拨:
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精讲点拨(二):
(1)从课文内容看:在那次“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2)从人生意义看: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解决小困难,终会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
讨论: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拓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