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熟练拼写文中的生字词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要讲一个故事。在日本,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获得了马拉松冠军。记者问起他得成功秘诀时,他却只是回答“靠智慧”。记者觉得这个回答太形式太官方了,他肯定是不肯泄露。几年后,这位选手再次获得长跑冠军,这位记者又去采访他。原来,这位选手并不是天赋超群,也不是训练有术,而是他在每次比赛前都会考察路线。在显眼的地方做上标识,这样几十公里的路程就被他分割成了很多的小目标,他就朝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全力冲去。而很多选手不是体力不支,而是被前面遥远的目的地吓倒了,所以选择了放弃。同学们,现在大家来开动脑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总体围绕“如何面对困难”来引导学生)对,同学们都说的很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如果放弃了努力,也就等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文中的这位小男孩是怎么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二、学习生字词,增强基础知识(1)让学生自由朗读,建议采取“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训诫(xùnjiè)耸立(sǒnglì)迂回(yūhuí)凝视(níngshì)啜泣(chuòqì) 纳罕(nàhǎn)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2)点一学生认读,纠正读音。老师示范,带领全班齐读一遍。(3)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训诫(xùnjiè):告诫,教导。
耸立(sǒnglì):高高地直立。迂回(yūhuí):曲折回旋。凝视(níngshì):聚精会神地看。啜泣(chuò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纳罕(nàhǎn):诧异,惊奇。。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形容人削瘦。。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眼睛)昏花。头发晕,眼睛发花。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翼翼,谨慎、严肃。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三、复述全文,使学生把握全文内容给学生2分钟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以及起因(2)出现名字的小男孩一共有几个?分别叫什么?(3)“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4)通过阅读说说这事一篇怎样的文章?(发动讨论,引导学生,只要言之有理皆可)提示:(1)美国费城。七月。我和五个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2)内德,杰利(3)杰利叫来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来(4)励志的文章。四、选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比如(16)(17)(18)和最后一段,增强语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情,语气富有情感。分小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改进。【落实】学生演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落实】学生演读文中最后一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结构脉络,分析段落(2)读品结合,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体会深层哲理
(3)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这节课呢,我们将深入文章,更加了解文章的深刻哲理。首先,我们来看到课文的第(8)到(13)自然段。“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提问)提示:这个题目设计旨在引导大家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学会边阅读边归纳、分析。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体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2)往下看到(14)自然段,当时的我在悬崖上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感觉?(提问)提示: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3)看14自然段,“我听见有人吸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句话似乎不合常理,不如改为“我忍不住吸泣起来”,这不是表达更直接、更简洁吗?(提问)提示:看似不合常理的句子,恰恰表现了“我”当时己因极度的恐惧和绝望失去了判断力,六神无主,意志崩溃了。改后的句子,语言虽简洁明了,却无法表现这种恐惧到了极点以至产生幻觉的心理状态。(4)天慢慢黑下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几乎是出于“生死一线”,那这样的险境又是怎样化解的?提示:杰利叫来了我的父亲,父亲鼓励我自己走下来(5)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提示: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很值得人深思。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二、把握课文层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可归纳为“探险——遇险——脱险”的过程”.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分析那几段是写“探险”,那几段是写“脱险”,而那几段又是写“脱险”的、提示:第一部分1——6节:文章开篇简洁、明快、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7——15节:写爬悬崖。以“我”和其他男孩的两组镜头生动地记叙了事情的经过。第三部分16——22节:写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爬下崖顶。第四部分(第23节):作者深有感慨地总结这件事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这个经验具体说,一是不要畏怯却步,要冷静;二是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三、探究性学习(1)如果杰利没有叫来“父亲”,“我”讲怎样?(2)杰利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怎样的人?(3)父亲为什么让“我”自己走下悬崖,而不是上来救“我”?你同意父亲的这种做法吗?(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四、总结课文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遇到巨大的困难时,既要冷静;又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把危险和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一步步地战胜困难,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五、布置课后作业1.背诵文中富于哲理的段落。2.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