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旅程汪国真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闷mèn◎心烦,不舒畅:愁~。沉~。郁~。~懑。~~不乐。◎密闭,不透气:~子车。●闷mēn◎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气。~热。◎密闭,使不透气:茶刚沏上,~会儿再喝。◎不吭声,不声张:他只是~头苦干。●落là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落luò1.掉下来,往下降:降~。2.衰败:没(mò)~。破~。衰~。3.遗留在后面:~后。~伍。~选。4.停留,留下:~户。~荒。~笔。~款。●落lào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训诫嶙峋línxún头晕目眩xuàn啜泣chuòqì纳罕nàhǎn小心翼翼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什么故事,你受那些启发?(师:《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经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要求学生划出记叙的六要素。(师板书并讲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2)生交流六要素: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人物:我,小伙伴们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结果:顺利爬下悬崖。)(3)结合六要素再看课文,复述故事(生复述)2、合作探究:﹙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明确:本文记叙“我”
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3﹚“我”与其他五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五个活泼、勇敢。﹙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5﹚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明确: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②“看见了。”我说。③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6﹚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四)拓展延伸:1.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2.讨论:文章蕴含着什么生活哲理?(用原文回答)(师明确: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齐读中心句。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六、布置作业。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家,选自《________________》2、给加点的字注音。头晕目眩()啜()泣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①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②告诫教导()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生发言)2.找生朗读第一段,讨论:(1)记叙的顺序?(师强调并板书:顺叙倒叙插叙讲解辨认区分的方法。)(明确:倒叙)(2)开头一段的作用。(明确:强调这次经历的不同寻常,自然的引出下文。)(3)为什么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明确:并非真的感觉到了,而是为了说明那次经历的不同寻常,使我终生难忘。)
3.速读第二部分,讨论:(1)为什么“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这表现了“我”哪方面的性格?(明确:八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训诫我不要冒险。胆小怯懦。)(2)找出描写“我”心理、动作、语言的语句,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明确:心惊肉跳,“我”会滑倒摔死。(心理);全身颤抖,几乎晕倒。(动作);“慢着”“我没法”。(语言)(3)文中景物描写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明确:例:“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上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突出悬崖的危险和高不可攀)再如:“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烘托我害怕的心理,突出战胜困难的难度。)(4)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从哪些方面看出?(明确:和蔼沉稳教育方法得当)4、合作探究:(投影显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1﹚、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明确: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最后巨大成就感﹙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明确: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4﹚、“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三、拓展延伸。齐读第三部分,讨论:文章主旨句在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明确:生活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勇敢面对,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对待,一定会战而胜之。)四、课堂总结。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简洁朴实,我们要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揭示的深刻道理,学会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五、布置作业。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教训?写出来交流。
补充阅读只追前一名崔鹤同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_。1.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5段相应的横线上。(2分)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3分)3.请分析第3段的论证过程。(3分)4.有人认为西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3分)5.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2分)【答案】1.智慧胆识2“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3.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4.例如:整合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就是1000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如从反而回答,自圆其说也可。)5.例如: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