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香泉中学赵红燕
说教材:人教版教科书“七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编者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而热爱生活、体味人生。
说学情: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口语表达能力)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4、言之成理地品评人物(感受/理解/欣赏/评价)5、激发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方法分析教法:我讲这篇课文主要使用讲读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中,增强感悟、加深理解、引发思考。学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1、复述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2、学习本文关于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用。3、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5分钟)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20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生字词.2.获取重要信息: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原因是什么?文章写于什么时间?b•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c•文中的悬崖是什么样的?(位置\地势\高度)d•“我”是怎样爬上悬崖的?又是怎样从上面下来的?e•“我”脱险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什么感觉?
设计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①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课件展示)
合作学习:(10分钟)设计两个问题,重点阅读、探究文章第16-22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b.是怎样脱险的?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到的”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到最后:激动啜泣
拓展延伸:(7分钟)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不要把希望始终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三个和尚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课后作业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下来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写一段话。2、以“面对逆境”或“面对困难”为话题写一段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