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顿·亨特▶要点引导知识点知识点梳理作者、作品简介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当代作家,专业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很高的专业作家。积累词语掌握“啜泣、嶙峋、眩目、纳罕、训诫、凝视、迂回、耸立”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整体感知概括主题作者通过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能战胜困难。▶结构图示爬山崖(叙事)进退两难父亲指点中途放弃信心大增去爬悬崖摆脱困境玩点花样享受成功▶自主达标1、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第三部分,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试分析。3、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什么写法?一、分析段落的深刻含义例1、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解析:结尾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常见的有: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内容上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答案: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的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显在读者眼前。点拨:从文章主旨上理解分析。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例2、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解析: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的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回答标题的含义时,首先应明确本义,然后再突破本义,分析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答案:化整为零的方法,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点拨:从题目深层含义上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1、以小见大,富含哲理。文本记叙了作者八岁时爬悬崖遇险后经父亲帮助而脱险的全部经历。这件事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但它对“我”人生的启示意义十分深远,即面对困难时不要产生畏惧心理,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文章同时也启发人们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生活中总结经验和智慧,这些经过思考所悟出的道理将会成为一笔让自己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2、巧用伏笔,叙事周密。
本文脉络清晰,分为冒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文中处处巧用伏笔,前后照应,叙事周密。如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巧设伏笔,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爬上去了,唯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又下不来的情节。又如对悬崖的描写,既说明其险,又为“我”因胆怯而不能攀爬作了必要的交代。这样的前面埋下伏笔、后面进行照应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当“我”爬上小山道时,“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当父亲指导“我”下悬崖时,“我”觉得“这似乎能办得到”;“我”成功走了第一步后“顿时有了信心”;又走了一步后“信心倍增”等,这些心理描写极为细腻,为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如“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以诙谐之笔写出了“我”的胆小恐惧。1、下面各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灌木险峰高不可攀全身麻木B.垂直颤抖瘦骨嶙峋幕色苍茫C.软弱哀求心惊肉跳小心翼翼D.凝视嘲笑头晕目眩灰心丧气2、指出下面各句所用的描写方法(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2)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3)“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4)“我能办得到的。”我想。()阅读文章8—10段,回答下面问题。3、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上,并说明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我”为什么“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5、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所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旷野灯红凹 凸大姨母家住在百花山腰间的一个皱褶上。有一股泉水从一丛野百合的根部爱情般涌到一方清洁的石凹里,石凹便满满地洋溢着。尽情将泉水舀到水桶里去,石凹依旧是满满的,呈一种寂寞的奇观。那年我到县城中考,考得很顺利,有一种余兴怎样也挥之不去,便乘了去百花山的晚车,到姨母家做一次突兀的造访。吸引我的,自然是野百合根下那一股爱情般的泉水。其实那泉是从姨母的口中听来的,姨母家我并没有去过,因此便注定了要发生下面这桩故事。车行到百花山脚的一块打谷场,算是它的终点。下车时,天已傍黑了,就急急地奔向场边的一爿小店,买了两盒酥子糕。拎着点心出来,已无结伴的行人,我就沿着小店主人指引的那个约略的方向,摸索着朝山上爬。爬了两支烟的工夫,天已黑透。周遭传来一声又一声怪异的声响,很刺耳,心头就有一阵又一阵的惊悸。突然闻到一股烧烤猎物的香味儿,且有一种焦煳的熏腥,我以为前边一定有人,便加快了脚步。爬了好长的一段坡,焦煳味儿似乎更浓了,便觉得前边的那个人肯定离得更近了。兴致便被撩拨得更旺了一些,步子就迈得更急了一些。不知不觉间已翻了两道岭,味道依旧浓烈,却怎么也见不到那个人。怪矣!此时我已气喘吁吁,便颓然地躺在斜坡上。心跳平缓下来的时候,我暗暗地吃了一惊:身下那厚厚的落叶和干草,散发出来的气味儿,正是那种浓浓的好闻的烧烤味儿——落叶和干草吸足了白昼里那暖暖的阳光,入夜,便将激情忘情地释放出来,把个陌生客甜蜜地欺哄了。于是,我迷路了。发觉自己迷路了,我第一个反应便是惊惶。惊惶之后,那夜里的声响便更怪异、更刺耳,且纷繁杂沓。于是,脚跟踩不踏实,趔趄不止,跌倒趴下便是自然的事。很想躺下去,于无奈中静等公鸡啼鸣,但胸中正流着一腔青春热血,忍不得夜幕里这一种莫名的屈辱,便带着浑身的创痛,朝无边的幽暗跌撞而去。路总有走到头的时候。我心里说。但路愈走愈陡了,树木也愈来愈稀疏。凭着爬山的经验,我知道已攀上了相当的高度。知道不能再贸然走下去了,否则弄不好会跌到深渊里,做一无谓的少年鬼。站在那里,我很想走下去,却不能再走下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是绝望的一种景象嘛!泪,无声地落下来。但在泪眼的一片模糊中,我却发现右前方有一线隐约的微光,泪竟倏地止住了。揉一揉眼再看,那一线微光依然时隐时现。抽紧的那颗心便松开一道缝。我朝着那个方向摸索而去,心中再无一丝犹豫。爬了一段坡以后,那线光便成了清晰的一团——可以确认,那是一扇不眠的窗。心霍地释然了,这时,光明是驱赶绝望唯一的鞭子。到了跟前,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屋。敲一敲门,门竟悄然自开。灯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安详地躺在床上。她的眼皮动了两下,分明已知道夜客到来,却不说话。“婆婆,我迷路了。”我告诉她。“哦。”她只欠了欠身,“坐吧,我眼睛不好,看不见你。”我愣了一下,依旧站着。“孩子,你要去哪儿呢?”她有气无力地问。我报了我要去的那个村子。她长长地“哦”了一声,坐起身来,说:“
到底是个孩子啊,应该爬西边那座山,却爬到东边来了。白天,在日头下,也要爬半晌呢。”在灯光下,虽然知道自己走了好长好长的冤枉路,我却没有一丝惋惜,竟“咯咯”笑起来。我此时的感觉很奇异,似从娘怀里走散的孩子,又回到娘怀里一样,失散的痛苦已全然忘却了。交谈之后,知晓这瞎眼婆婆是个五保户,山下的人白天上来转一遭,看她柴米不缺、安然无恙,便又不停留地下去了。漫漫长夜,是独属于瞎眼婆婆的。“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整夜点灯呢?”“为什么?灯亮着,野兽不敢来,夜盗不敢来,灯是瞎子的眼哩。”“瞎子的眼?”我惊叫道。那一夜,我住在了她那里。日后,我有时想,在那漫长而孤寂的长夜,瞎眼婆婆与灯独对,真的是为自己再长一只眼吗?谛听着火焰哔哔啵啵的微音,一如听着亲人在耳边细语,从而遣去心头无边的寂寞,让自己感到自己还活着,也未可知啊。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旷野中,一盏点亮的灯,对人是多么的重要啊——它是生命存在的证明。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旷野灯红”的理解。2、读过文章,你觉得作者迷路的原因有哪些?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入夜,便将激情忘情地释放出来,把个陌生客甜蜜地欺哄了。(2)心霍地释然了,这时,光明是驱赶绝望唯一的鞭子。4、“在灯光下,虽然知道自己走了好长好长的冤枉路,我却没有一丝惋惜,竟“咯咯”笑起来。”你怎么理解作者的“笑”?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这次爬山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感悟。 1、假如“我”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