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七上29 2.《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七上29 2.《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如训诫、嶙峋、迂回、小心翼翼等 2.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朗读、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情感与价值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重点难点】 1.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设想】 1.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2.读一读,写一写 蕴含(yùn)训诫(jiè)颤抖(chàn)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 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晕倒(yūn)头晕目眩(xuàn) 二、整体把握 1.检查学生自读效果,默读速度,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4分半钟看完。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爬山的原因? ★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其中两个有名字的分别叫什么? ★文中提到,孩子们所攀爬山的悬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我”在攀爬悬崖的过程中,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我”是怎样爬下悬崖的?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变化? 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
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2.概述课文内容: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
课文记述的是五十七年前的事,为什么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这样一件小事仍然记得这样清楚呢?他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最后一节)。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