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第二课时
经典诵读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2、上天在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果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重点品读“脱险”环节并体会其人物心理活动。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文中14段和22段中的两个“啜泣”的意思是否一样?(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4)如何理解“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你能找出第15--16两段中的环境描写吗?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
(5)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6)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7)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从这悬崖上的一课中学会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8)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多角度探究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文中14段和22段中的两个“啜泣”的意思是否一样?(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4)如何理解“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你能找出第15--16两段中的环境描写吗?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5)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6)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7)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从这悬崖上的一课中学会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8)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小组合作探究
“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重点品读1最初:毫无信心3随后:信心大增2继而:信心萌发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
信心丧尽信心萌发信心大增走一步再走一步(详)(略)“我”体弱多病,胆小悬崖高不可攀伏笔“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详略得当
语言评析1.文中14段和22段中两个“啜泣”的意思是否一样?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表达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不单单是伤心,还有历险的余悸,被抛弃的委屈,脱险后的欣喜和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不能。“探”是“试探着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翼翼,而“踩”就表现不出这种心理。3.如何理解“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的氛围,烘托出“我”当时的恐惧与绝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父亲母亲杰利四个孩子两两对比着来读,可从“教子”和“交友”两个大角度来深入阅读。多角度阅读提示: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阅读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可拟一个中心话题。举个例子:从杰利这个角度来读,中心话题可以是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可以用“杰利是一位……的朋友”的句式来回答。由这个中心话题来帮助我们阅读。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多角度阅读123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母亲角度;天下的母亲有时疼爱儿女到了溺爱的地步。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2、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杰利角度;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6、“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析]联系文章内容及实际生活理解“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的含义。答: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地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会战胜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7)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从这悬崖上的一课中学会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8)、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解析]回答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入手。答:内容上的作用是:在叙事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困难,要一步一步地解决,最终就能战胜大的困难,就能走向成功。;结构上的作用是:照应题目,收束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
作者通过童年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文章主旨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冒险脱险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启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写作提升小练笔: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训练。1)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的。请你转换视角,从杰利或“我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要切合身份。(200字左右)2)你有过自己脱险的经历吗?请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摆脱险境的。(200字左右)
拓展延伸让我们试着写一段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例句:示例1:在人生的道路上,困苦磨难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整为零,定能克服一切挫折。示例2: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以坚持为灯,以勇气为油,点燃生命之火,搏击人生的风雨。-----------------------------------------
作业1.完成小练笔。2.背诵最后一段,积累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词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