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这样在七年级小同学中教习字、读书、写作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现在我们就开始这种新的工作、生活。——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文,谨作题记。引子2007年9月1日,我和阔别了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堂再一次亲密接触。满怀久违的激情和兴奋,我走进了七年级五班的教室。在这里,我开始了我教学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试验。(之前任教初三年级)现将半学期来的试验作一回顾。我和学生一起写字一、起因02年开始,我任教于这所农村初中,开始接触两个字:中考。说起中考,老教师谈论最多的是朝晖、高桥、洄澜,那时候心里才有了城区和农村的概念。语文老前辈每提及中考,总会抱憾:中考改卷很多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城乡差别,农村孩子的试卷整体一个字——乱。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每听说一次,心里就会多一份梦想:教我的学生写好字。《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写字的要求是:1.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2.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鉴于此,我初步拟定了写字的计划。二、经过首先,激起写字的兴趣。1.美丽的汉字2.刚劲的汉字据说这是北京奥运会宣传画之一,不懂汉字的人也能看懂。3.诗意的汉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读给学生听,写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诗意中领悟汉字的魅力.4.哲理的汉字练字是件苦事,但古今多少有志之士在书苑潜心探索,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曾巩作《墨池记》;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夔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才进膳;唐太宗皇帝简板马上字,夜半起把烛学《兰亭序》。这种大力的渲染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呼之欲来。
其次,明确书写的基本要求。汉字书写在课程标准有具体要求,即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明确几年来汉字书写已纳入了中考,分值比例偏大,不仅看书写,更要看整个卷面的书写情况综合评分。因此,具体明确,以楷体为主:1.写准确:不写错别字。2.写工整:横竖不撇捺。3.写秀美:写字如其人。4.写清洁:不涂不画思路明。最后,布置书写的任务。明确写字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性情,书写内容:①每天一首五言诗,②每天一遍课后“读一读写一写”,③自选。书写时间:每天午自修时间10分钟。三、感想书写练习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结果。书法练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语文教师自身参与其中,做学生的表率,相信一定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因一直以为语文阅读有一个现实的困境:学生越来越缺乏阅读基本能力却又在一天一天地远离语文。经过调查分析,我渐渐发现了学生远离语文的症结所在。一方面,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他们从电视网络等形式为代表的快餐文化中毫不费力地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信息获取,并以此为资本拒绝阅读文本;一方面,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或者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分数的追求,使阅读不明不白地变成学生的任务甚至是负担。《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写字的要求是(摘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经过因此,笔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信息点”从不同方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引导和规范:首先,规范阅读途径。1.读教科书。拿到课本后,仔仔细细地把教材读了一遍,意犹未尽,再读了自己喜欢的篇目。因此受到启发,新教材上的文章都是值得多读的文章。于是,开学后的早自修坚持让学生熟读课文,有的章节还要求学生会背。如《在上的那一边》的“人们啊,请相信——”部分,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后一段等精彩语段。俗话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就是希望我的学生在熟读万卷书后能下笔千言。2.读课外书。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因此,开学初给学生列出了书目,特意给学生推荐了一些课外读物,除了向学生介绍贴近生活、富有情趣、文采和哲理的杂志、散文精品和科普读物外,重点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鲁郭茅、巴老曹自不必说,冰心、余秋雨、张爱玲、三毛都是我们阅读的范围,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也在我们的视野之内。
七年级上学期,调查了学情后,我要求学生熟读《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此外,我也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实现网络阅读。学《〈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读《于丹〈论语〉心得》。一开始,我直接让学生在线观看于丹的讲座,后来嫌不尽兴,我自己索性当起了于丹,而我的学生则充当了“亿万观众”。3.读报纸杂志中学生需要理想和信仰。报纸、杂志文学性、时代性较强,在报纸、杂志中学习高尚的理想、做人的准则、生活的常识等。我校一直为学生订阅《学生文艺》《杭州日报》,学校团委常年订阅《中国青年报》,这些报纸也成了我的学生读书阅览时间的主要“食品”。4.读电视、电影、网络作为一名女性,我也摆脱不了电视、电影的诱惑。我心里很清楚,我的学生也一定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堵”行不通时,就只能用“导”。我开始引导学生注意电视、电影中的经典对白、电视中的广告词、新闻素材、娱乐智力题等,并把这种思想渗透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教育学生团结,我用“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中央台广告词);教育学生自信,我用“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广告词);说到心情,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不在乎沿途的风景,在乎看风景的心情”(利群广告词);说到创新,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梅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真的是“广告也精彩”。其次,明确阅读目的。1.培养习惯。所有好的习惯(当然包括写作习惯)都是从读书的习惯开始的。 2.增长知识。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短暂,很多知识、体验的获得不可能事事躬行,因此读书就成了人们增长见识的最好途径。 3.借鉴方法。人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过程中大到思想、精神,小到用词、谴句、格式、表达、修辞等,都会在学生经意或不经意间留下印象,并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最后,指导阅读方法。1.边读边记法:用背诵法、卡片记录法、剪报法、笔记摘录法、写读后感法加深印象,内化情感。2.边读边做法:①分不同的文体:情感性的记叙文、知识性的说明文、论辩性的议论文。②分不同的格式:日记体、书信体、话剧体。③分不同的写法:优美的修辞、变换的角度。④分不同的篇章:求知篇、成材篇、教育篇、生活篇、社会篇、政治经济篇、个人情感篇等。三、感想好的文学作品如同健康的人一样,血肉丰满,充盈着感情——或雄浑,或犹雅,或昂扬扬,或妩媚……无不具有审美价值。读这种已经成为艺术品的文字,当然是为了得到艺术享受,所谓“受教育”也是在艺术享受之中实现的。阅读,可以在文学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使你懂得爱谁恨谁,它弥补了学生缺乏经历的缺憾,也给学生带来了间接的经验。我和学生一起写作一、起因事实上,写字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开学第一天,曾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随写,题目是《这就是我》,因为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心里预测,所以让学生写的第一篇文章不是别人,而是学生自己。想想不必下笔千言,至少三四百字不成问题。但是仍然很失望。学生的文章写不长,更不用说“文采”、“新颖”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写字的要求是(摘录): 1.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教师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自身素养也会不断提高,这就能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看来,写作也要一步一步来。二、经过我个人以为,写作的不二法宝是从模仿→内化→创作。首先,从课文入手。1.抓课文的标题 您看,我这篇文章的标题《走一步,在走一步》就是学习的结果。事实上,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在山的那边》;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紫藤萝瀑布》;或简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绿色蝈蝈》……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2.背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领之势,画龙点晴之效。现在我们学习的20篇课文的开头、结尾,我几乎都要求学生背出,在背诵中领悟开头、结尾的精髓,在适当的时候“移花接木”。3.拿课文的构思立意 著名作家丛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以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大兴土林,挖基开槽,一砖一石地盖楼建厦”。足见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之重要。诚然,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不变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里广泛地占有“拿来”。《走一步,再走一步》里先叙述事件,结尾以小见大,揭示一个道理;《蝉》先抑后扬,于不动生色中揭示生命的真谛;《紫藤萝瀑布》前后照应……课上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悟其“怎样写”的规律,最后师生一起绘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团表,以资借鉴。我也经常因文而异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找准最联系点,选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运思成文。4.学课文的细节描写“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葛朗台看到金匣子后的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其的贪婪;祥林嫂的三次细致入围的肖像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一个农村妇女的迫害之深。我发现很多课文细节描写很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心理描写,《紫藤萝瀑布》和《春》、《济南的冬天》里的景物描写,都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我曾用“扩句法”训练学生写“眼泪”的细节,写的最长的一句话达到了46字。5.套课文的修辞技巧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优美,有时就是看文中是否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应用会让文章添色不少。古今一些大家无不是修辞手法应用的高手,朱自清《春》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文章的结尾无数次用到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完美再现了明媚的春景。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也多次用了修辞手法,文章才显得饱满、生机勃勃;连以平时见成的老舍写起《济南的冬天》也情不自禁地用起了比喻和拟人。让学生精学文中的修辞,不仅利于理解文意,更助于写作。6.品课文的精彩字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先生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上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7.悟课文中的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常借助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融情于景。宗璞借《紫藤萝瀑布》表达自己对“生死谜,手足情”的体察和领悟,借藤萝之语抒内心之情;张晓风的《行道树》述说人间万象,表露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写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不是以权威的面目出现的,更多的时候,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然后,注重练笔修改。写作的基本步骤是:撞击→架接→归整。撞击:就是任意寻找一个熟悉的材料(一个人、一件事)去迎合话题,看看有没有被使用的可能性。架接:就是把寻找到的材料与话题联系,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连接点,可以的话,就用一两句话在二者之间架一座桥,使材料符合话题的某个方面。归整:把有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内容归结在一起,为正式行文做足准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修改可分三步走:(1)自行修改:成文后学生自己仔细修改错别字、标点、语病、立意与选材,考察标题是否亮丽,开篇是否优美、点睛之笔是否深刻。反复修改,使行文简洁明了。(2)生生互改:互相学习写作的成功之处,并在评判他人的同时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参考。(3)师生交流:①主张教师认真写“下水文”,“下水文”不是范文,而是和学生并肩写作,共同探讨的依据,主要是给学生一种激励,一种自信,从而真正实现写作过程中的“教学相长”。②教师认真、因人而异地对作品进行评价,不仅是文章的形式、内容,还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品德、思想上的师生思想碰撞和交流。三、感想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同时,不妨反思一下自身,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有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与作文写作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被割裂开来。对于文本,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备课不可谓不细,讲析不可谓不精,教师感觉良好,学生有所触悟。只是可惜,缺了一把火:缺了在“借鉴”上的点拨引导;缺了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已文之“短”;缺了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说文”与扩散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目标明确,要点突出,方法适宜,注重训练。我和学生一起收获总结一下,半学期过去了,发现学生有如下的进步:
1.字写得越来越端正了,阅览时间图书馆里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校为各班学生安排了固定的阅览室时间,每周一次,自愿参加),同学们交上来的“随笔”也越来越长了。2.最重要的是,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已经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习字、阅读或写作的练习。他们不再抱怨时间紧,作业多,而是把这些训练当成了一种习惯。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会从七年级走入九年级,他们的课业负担会越来越重,时间会越来越紧,但是,我和我的学生们会尽力将练习进行到底。最后,仍然用一个故事作结,用以自勉: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是的,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坚持走完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