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走一步再走一步解析
这位英雄是谁?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竟让他成为了英雄,这个启示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呀?下面让我们走进英雄,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复述要求1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3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56年前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抢答题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在过去的八年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里
7、那座悬崖有多高?大约只有18米高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不是;“我”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爬到岩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杰里11、“我”是怎样脱险的?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12、“我”现在多少岁?64岁(当时是8岁,时隔56年,所以8+56=64)
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问题(注意听准课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1.课文中的悬崖时怎样的?(位置、地势、高度)悬崖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大约只有十八米高。2.小伙伴们是否第一次爬悬崖?何以见得?不是;因为其他孩子都勇敢地往上爬,并且迅速的爬上崖顶后离开了,这种速度看得出不是第一次爬悬崖。3.孩子们是怎样爬上去的?“我”是怎样爬上去的?孩子们都是活泼勇敢的向上爬,而“我”是满头大汗、浑身发抖的往上爬。
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攀爬悬崖的整个过程中,“我”总共哭过几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吗?两次;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哭是因为恐惧、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惊喜、委屈、感动和成就感。2、从文中找出写“我”攀爬时复杂心理状态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心惊肉跳”、“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我顿时有了信心”、“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些是“我”攀爬时复杂心理状态的语句描述,通过这些心理描述,可以看出“我”在克服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不断的加强自我信心,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揣摩语言,解读文本
3、在“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中父亲是怎样指导的?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呢?父亲首先对“我”进行了心理上的鼓励,然后逐步地从方式上进行指导。让“我”在通过父亲的指导下丢掉了内心的恐惧,获得了自信。4、“我”为什么有巨大的成就感?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是什么?因为我在面对第一次爬悬崖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所以“我”有了巨大的成就感;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是指(1)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2)将这次“经验”归纳成: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惧害怕,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1、作者的经验仅仅针对爬山而言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中获得的启示?作者的经验不仅仅是针对爬山而言的,这句话实际是在告诉读者,我们在遇到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要一步一步的去克服困难,一个大的困难会在一步步小的困难之后得到解决。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2、作者从一件童年小事中获取了一个对我们今天都有富有教益的生活哲理,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吗?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1、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首先要保持冷静,丢掉恐惧;然后回想一下伙伴们爬下悬崖的过程;最后稳定下来,慢慢的一步步往下爬;2、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学生自由讨论……链接生活,直面困难(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亨特父亲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来脱险,但却没有?父亲: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的能力就没有长进,自己下来经过一次历练,可以增长勇气和经验,让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孩子:路要自己走,不能老要大人抱着,要从过从那里接受经验简析
总结写作手法1.叙事技巧娴熟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2.描写准确恰当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又恰到好处的描写。“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第二季土壤的主要性质四.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土壤中主要的还原体系体系物质状态氧化态还原态氧体系O2O2-有机碳体系CO2CO、CH4、还原性有机物等氮体系NO3-NO、N2O、N2NH3…硫体系SO42-SS2-H2S…铁体系Fe2+Fe(OH)2…锰体系MnO2、Mn2O3…Mn2+Mn(OH)2…氢体系H+H2Fe(OH)3、Fe3+、Fe2O3…
1.土壤氧化还原强度指标1)氧化还原电位(Eh)氧化还原电位是长期惯用的氧化还原强度指标。它可以被理解为物质(原子、离子、分子)提供或接受电子的趋向或能力。物质接受电子的强列趋势意味着高氧化还原电位,而提供电子的强烈趋势则意味着低氧化还原电位。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可用下列通用公式表达:Eh=E0+lnRT___nF[氧化态][还原态]________能斯特(Nernst)公式
将各常数值代入能斯特公式,在25℃时,并采用对数,则有:Eh=E0+•log[氧化态]/[还原态]的比值决定了Eh值高低。比值愈大,Eh值愈高,氧化强度愈大;反之,则还原强度愈大。2)土壤氧化还原强度指标及其与数量因素的关系氧化还原数量因素是指氧化性物质或还原性物质的绝对含量。由于土壤物质体系的复杂性,测得的氧化还原数量往往难以直接与Eh联系起来。______0.059n[氧化态][还原态]________
大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的还原性物质越多,其氧化还原电位越低。氧化还原强度因素与数量因素有着不同的实际意义:前者决定化学反应的方向,后者则是定量研究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时的依据。两种指标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2.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特点1)体系的多样性2)反应的复杂性3)决定氧化还原电位的体系4)还原顺序5)氧化还原平衡的变动
3.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学中,常把+300mV作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分界点。也有学者根据Eh值对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进行分级: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上述诸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控制着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1)土壤通气状况通气状况决定土壤空气和土壤溶液中的氧浓度。通气良好的土壤与大气间气体交换迅速,土壤含氧浓度高,氧化作用占优势,Eh较高。2)微生物活动通气土壤中,好氧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消耗土壤溶液与土壤空气中的氧气,活动越激烈,好氧越迅速,趋于使Eh值下降。3)土壤中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越多,耗氧越多,Eh降低的趋势越明显。4)土壤中易氧化或易还原的无机物状况土壤中易氧化的还原态无机物质愈多,则还原条件愈发达,并且抗氧化的平衡作用也愈明显。相反,土壤中易还原的氧化态无机物质愈多,抗还原的能力就愈强。5)土壤pH值6)植物根的代谢作用植物根分泌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一般植物根分泌物往往导致根际Eh值降低,很多植物根际的Eh值要比根外土壤低几十至上百毫伏;湿生植物的根系往往分泌氧,使根际土壤的Eh值较根外土体高几百毫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