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土壤的种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难点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对比不同的环境的土,了解土的基本情况。展示不同的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观看两组不同的图片,谈自己的感受,了解土的基本情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比如有不少学生会发现土壤中有一粒一粒的的颗粒,有大有小。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做出设想,设计方案。 (1)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2)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那样我们就清楚它们各是什么了。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根据以下教学需要,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黏土与砂土含量不一样的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小组先讨论一下) 【说明】实验不算太复杂,学生又有较多的相关经验,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
但可行,而且能激发兴趣,还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的全过程,长此以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4.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常认为颗粒大的沉得快,在下面;颗粒小的沉得慢,在上面。这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放一段录像,看一看土壤是怎样沉降的?然后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沉降过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再对比,用眼看,用手摸,多感官去认识砂和黏土) 【评析】对用水分分离土壤,学生直观经验少,教师能循循善诱,先启迪学生预测沉降的现象及过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采用录像让学生弄清沉降过程,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联想。启发的时候,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层层递进,激发思考,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有可靠的基础。5.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此时,很自然地引出学生头脑中的“风暴”,能否按土壤中含砂、黏土的多少来分类?肯定学生的想法后,也告诉学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拓展延伸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学生在研究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共同研究过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让学生用新的方法来研究。但必须提醒学生研究的根据和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得出结论后,提醒学生做好清洁工作,并填好土壤研究记录。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学生在研究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共同研究过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让学生用新的方法来研究。但必须提醒学生研究的根据和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得出结论后,提醒学生做好清洁工作,并填好土壤研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