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知识比较零散,加上我校学生来源广泛,参差不齐。所有这些欠缺,都有待于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铺垫,化解难点。所以教学当中,我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实践证明,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从而使本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组织以及如何结合活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用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
理论来指导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主动学习,是学习的主体,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学生活动多,从开课的学生认识消化系统模型到观察挂图上消化系统结构,再到制作拼贴模型,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提高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开始时使用模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朗读节日里消化器官的感受,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讨论时,教师多看,多听,多感受,在学生讨论、观察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发挥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作用。 不足之处:容量大,有些环节的讨论不够深入(教研不够认真)。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具体,小学阶段学生对消化系统有哪些认识?学生来源广泛、参差不齐,参差不齐有什么样的表现?这些若能了解详细一些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生理与适应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少,还很好理解,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主要讲述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还让学生讨论了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沙漠环境中生活?但是我发现原来小学生的知识面并非我们教师能想象的到的,以前我总以为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窄,知道的东西少,需要教师给他们不断的充实,今天我的想法变了,原来他们的脑袋里也装满了大千世界中各种生物的奥秘和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今天的课讲到生理与适应时,举例骆驼对沙漠环境的适应,书上只提到了骆驼的排尿量很少,体温到46度时才排汗,说明它能很好的保存自身的水分,然后我让学生再说一说他们知道的有关骆驼适应于沙漠生活的结构特点,学生很踊跃,都抢着回答,“骆驼的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食物,以便于它在沙漠上找不到食物也能生存很久。”“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翼还能自由关闭。”“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原来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有很多教师想不到的东西,他们每一个人知道一点点,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全面的知识体系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来发言、讨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