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yībù)再走一步(yībù)-》人教版-最新赏读课解析第一页,共16页。
一、认识(rènshi)作者莫顿·亨特(1927—1998)(Morton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shàncháng)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还是美国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第二页,共16页。
莫顿·亨特的故事(gùshì)莫顿·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1945年1月(18岁),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飞机(fēijī)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fēijī)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三页,共16页。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hòufāng)的无线电支持。第四页,共16页。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dádào)自己的目的地。第五页,共16页。
二、默读课文,复述故事(gùshì),概括内容。(一)读读写写,默读(mòdú)全文。默读时勾画标注以下内容: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作者的心理描写(关键词)。3、人物特别(tèbié)的语言与动作(关键词)。4、环境描写。5、作者总结的经验。6、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六页,共16页。
(二)快速回答: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天气如何?爬悬崖的一共(yīgòng)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起因是?经过是?复述:费城(fèichénɡ)(57年前作者8岁时)七月里一个闷热(mēirè)的日子六个(我和五个)内德、杰利大约只有二十米高无聊,决定爬悬崖小伙伴们爬下了悬崖,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我和小伙伴去爬悬崖,中途被弃遇险,后来经过父亲的指点,摆脱困境的故事。第七页,共16页。
四、品味(pǐnwèi)哲理及标题作用。1、由作者的经验,你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哲理:每当我们遇到艰难险阻感到灰心丧气时,要提醒自己,不要想着摆在眼前的大困难(kùnnɑn),而要把大困难(kùnnɑn)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kùnnɑn),先解决最初的小困难(kùnnɑn),解决了这一个再解决下一个,直到解决巨大的困难(kùnnɑn)。一句话:遇到困难(kùnnɑn)时,要懂得分解,一步一步地解决,解决一个再解决另一个。(如,背古文,可一段一段背,背完一段再背下一段。)第八页,共16页。
①交代主要内容(事件)(如《女娲造人》)②揭示(暗示)主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③点明线索(如《羚羊木雕》)④交代描写对象(如《蝉》)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芦花荡》)⑥设置(shèzhì)悬念、吸引读者(《在山的那边》)……标题(biāotí)一般作用(有时一个标题(biāotí)有多个作用)第九页,共16页。
3、本文(běnwén)标题原是《悬崖上的一课》,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有什么含义和作用?标题(biāotí)含义具体内容:(事)思想(sīxiǎng)意义:(理)指冒险爬悬崖不敢下来的“我”在父亲指引下一步一步地慢慢爬下悬崖的事。(表面)也指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时,要一步一步地解决的道理。(深层)标题作用①交代了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作者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悬崖的过程。②揭示了主旨,说明遇到困难也要一步一步解决。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十页,共16页。
4、文章善于(shànyú)描写人物心理。请说说“我”冒险与脱险过程中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填表)过程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变化别人跑向悬崖暮色四合来在崖底我伸出左脚探岩石爬悬崖左脚踩到了岩石大家走后望向崖底移动右脚爬下悬崖拿不定主意(zhǔyi)(犹豫不决)感觉(gǎnjué)悬崖高不可攀(不可能)心怦怦直跳感到头晕目眩伤心害怕(哭泣、呻吟)恐惧绝望(麻木不能动)小心翼翼有了信心信心大增(高兴激动)巨大的成就感第十一页,共16页。
1、伏笔:是为后文内容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后文对前文伏笔有照应)2、它的好处(hǎochu)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伏笔(fúbǐ)——你能举出文中巧用伏笔(fúbǐ)的例子吗?第十二页,共16页。
——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当时天黑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可怕的气氛,衬托了“我”的恐惧心情,也推动(tuīdòng)情节发展,为后文杰利带父亲拿电筒来“救我”作铺垫。2、描写“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chūxiàn)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有何作用?环境描写作用:①勾画风景画面,渲染营造气氛。②衬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④交代时间地点,暗示时代背景。⑤深化作品主题(zhǔtí),点明突出中心。第十三页,共16页。
(补充(bǔchōng)故事)短跑冠军的诀窍苏联有位短跑冠军,曾在10年时间里保持男子百米跑全国记录。有记者问他保持常胜的诀窍,他说:“我没有跑过100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做到。”这个故事说的是要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跑的是5个20米。在每个20米距离(jùlí)内都争取跑第一,“分解”,如果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心理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完成(wánchéng),更是可以提高人的信心。第十四页,共16页。
马拉松冠军的智慧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长跑运动员山本田一连续获得两届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10年后,世人在他的自传里明白了他取胜的“智慧”:起初,他把目标定在终点的那面旗帜上,跑几公里十几公里下来,想到还有几十公里,就感到疲惫和信心不足。后来,每次比赛前,他总是先察看路线,把途中醒目的标志——大树、公寓之类画下来。他的目标不再是终点的那“一”面旗帜,而是画下来的“若干”个醒目的标志。比赛时,他努力(nǔlì)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又鼓足了劲冲向第二个目标、第三个……40多公里就这样跑完了。山本田一把长化短、把大化小,然后轻易克服了看似强大的困难。第十五页,共16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xiūgǎi),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第十六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