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第四学段,语文教科书的七年级上册第一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讲读课。整个第四学段的教材编排的线索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和关爱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并蕴涵着生活哲理的叙事散文。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十组字词,体会文中作者描写爬悬崖中的心理状态能力目标:1.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2.感知文章内容和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3.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进行挫折教育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文章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4、课时安排:两课时二、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法指导,采用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及拓展延伸法。三、学情分析:刚进入第四学段的学生,通常是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的。他们喜欢读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发问和讨论,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对一件事蕴含的哲理要悟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在充分发挥学生长处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领悟生活哲理。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心理承受力也相对较差,可能一遇到困难就会惧怕。因而,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四、教学设想:针对学生实际,安排两课时,按“引新课——知内容——明主旨——拓思维——展联想——联实际”的模式进行教学。主要进行内容的复述,主旨的提炼,多角度阅读的学习。首先,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主旨;然后,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归纳多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讨论,从而获得人生启示。五、课前准备:(1)、想想第一课与这课有什么联系?(2)、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3)、阅读这一课,你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条上,交与科代表。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认字写字能力,自学能力,提问和思考问
题的能力,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类,放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中进行研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王家新先生的诗《在山的那边》,还记得大家领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吗?(学生回忆归纳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的,学了这首诗我们感悟到了:在山的那边,不仅是海,还是理想的彼岸,也是无限风光,是另一个全新的世界。人生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但是如果我们将它分解,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给我们展示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立体形象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家莫顿·亨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故事?他又从中感悟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同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也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板书出课题作者)(二)、走进作者:(多媒体课件打出来)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莫顿•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三)、读读写写:检查预习情况下面请看看自己的预习情况如何吧!独立完成(多媒体课件打出来)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耸.立()头晕目眩.()啜.泣()纳罕.()垂.直()崩.土()蓬.乱()狭.小()胸腔.()耸.立()迂.回()训jiè()悬崖qiàobì()瘦骨línxún()小心yìyì()头晕目xuàn()2.请给下列多音字注音闷热—烦闷弹子游戏—动弹颤抖—颤栗晕倒—日晕折断—折本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耸立:高起,直立迂回:曲折,环绕。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嶙峋:形容人瘦削。纳罕:惊奇,诧异。训诫:告诫,教导。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四)、默读文章,复述课文:在默读前,让一名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教师作补充:提示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是什么险呢?其中“蕴涵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默读一下课文,并且用笔勾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原因、过
程和结果。1.分解复述故事情节(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1)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提示:美国的费城。(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里?提示: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3)事件是什么?提示:爬悬崖(4)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提示: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共六个人;内德、杰利。(5)为什么要爬悬崖?经过是什么?事情的结果怎样?“我”怎样脱险的?起因:天气闷热,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就去爬悬崖。(别出花样,去爬悬崖)经过:中途背弃,进退两难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板书下来)2.整合复述故事情节,请一两个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但不是照搬课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并请同学评价复述情况。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那么这件小事给大家有什么启示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同时这也是作者得到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能战胜困难。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和强大起来。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