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汇文中学初一语文组
备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它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整个第四单元的教材编排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备学生:作为一篇学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是最主要的。而面对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看学情:第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第二,面对着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第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第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不会主动挖掘。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心理及其他描写。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归结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作者:莫顿.亨特
一、新课导入二、作者介绍三、教师范读四、规范字音五、自主朗读六、复述情节
新课导入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了,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想知道这位上尉是谁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课的作者——莫顿·亨特。
作者介绍莫顿·亨特(MortonHunt),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
教师范读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规范字音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瘦骨嶙峋小心翼翼心惊肉跳头晕目眩jièsŏngyūníngchuòlínxúnjīngxuànyì
复述情节根据提示:复述情节1、故事发生在哪一个城市?2、故事发生的时间?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4、那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又有多高?美国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一共五个孩子;内德,杰利约20米高。岩石架约7米高明确: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最后的事。遇险脱 险
一、问题探究二、主旨突破三、写作特点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问题探究学生分组讨论:1、我是怎么遇险的?分为几个阶段?画出描写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的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情。“遇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直咚咚第二阶段: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第三阶段: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心情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不知所措的羞辱不该冒险的悔意
问题探究学生分组讨论:2、我是怎么脱险的?分为几个阶段?画出描写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的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情。“脱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啼哭毫无信心害怕会摔死第二阶段:探、移萌发信心似乎能办到第三阶段:啜泣信心大增是能办到的心情对父亲的感激被抛弃的委屈战胜困难的喜悦、自豪
主旨突破当“我”爬下悬崖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我”因为战胜了胆怯、战胜了自我,而有一种巨大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这句话提到的“经验”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启示?问题:经验:“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启示:学生自主发言——“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我们就能战胜它。”
写作特点1、叙事技巧娴熟,前后呼应,设伏笔。议论结尾,画龙点睛,深化文章思想感情。2、以小见大,以事喻理3、详略舍得当4、描写准确恰当,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分层次教学:学生概括→老师总结→落实讲解
写作特点1、叙事技巧娴熟,前后呼应,设伏笔。议论结尾,画龙点睛,深化文章思想感情。头:“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尾: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设伏笔议论结尾,画龙点睛,深化文章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2、以小见大,以事喻理登山遇险到脱险以小以事喻理见大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我们就能战胜它。”
写作特点3、详略舍得当根据中心考虑详略直接突出中心与中心有关,但不很重要与中心无关——详——略——舍
3、详略舍得当写作特点脱险:(14~22)毫无信心(哭)有了信心(伸、探、踩)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走一步再走一步详略
写作特点4、描写准确恰当,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语言描写:“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动作描写:“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心理描写:“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景物描写:“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课堂小结爱拼才会赢
布置作业话题一:“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二:“你”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三:由此“你”得到了怎样的经验呢?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练笔。字数300字左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