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七上)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一次在悬崖上的遇险经历。从这次遇险经历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并且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同时,这篇文章在结构线索,起伏照应,心理刻画等方面都非常有特点,语言简练流畅,含蓄委婉。因此,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讲述的人生哲理。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教学目标 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比较少,对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不能有深切的体会,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将深奥的哲理生活化,以便学生理解。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读议讲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讲解描写的方法。描写 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明确: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景物描写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作用:1、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的心情三、找出本文中意味深长的的一个句子。1、 “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四、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板书] 事 小 实 理 大 虚
五、作业练笔: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