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古田七中黄迎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领悟文章的主旨。能力目标:能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学会克服畏难情绪,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2.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段二战时期美军飞行员执行任务途中的电影片段。通过这个短片,我们感受到面对困境,真的勇士永不放弃,一步一步坚持着,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孤胆英雄,他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莫顿.亨特。设计意图:播放电影片段,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面对困境一步一步坚持的重要性,从而披情入文,为下面理解本文的主旨奠定了感情基础。二、作家名片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二战时期,莫顿·亨特接到一项侦察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任务。面对一项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只要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了。再接下来,他又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莫顿.亨特曾说过,他之所以能成功完成这次飞行任务,受益于他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重温这段经历。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本课作家的有关文学常识,进而引出新课。三、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扒bā趴pā抽噎yē参差cēncī哭泣qì滑稽jī灼热zhuó眩晕xuàn呻吟shēnyín哄堂大笑hōng耸立sŏng突兀wù恍惚huǎnghū惊慌失措cuò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因此在本环节,我让学生以齐读的方式读准生、难字,为下面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四、走进文本,体验“经历”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爬悬崖被困,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经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爬悬崖和下悬崖。依次对应哪几段?爬悬崖(冒险):第7段到第17段;下悬崖(脱险):第18段到第28段设计意图:新课标对第四学段阅读要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以快速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2、(1)跳读文章第7段到第17段,找找看,“我”爬悬崖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能看出我的恐惧害怕。示例:A、第七段: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里怦怦地跳动。心理描写B、第九段: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动作描写C、第十三段“但是我不能……我……”语言描写。(让学生补出省略的内容,比较用省略号和直接写出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师:思考一下,这里为什么不把话补充完整,而用一个省略号?)(2)冒险的过程除了恐惧害怕外,还有哪些心理感受呢?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脱险的过程:3、跳读文章第18段到第28段,用上面的方法(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来感受“我”脱险的过程的心理变化?示例一: 动作方面爬下悬崖动作心理哭泣信心全无伸、探、踩有了信心又照着做信心大增移动、爬下、抽噎巨大的成就感示例二:语言或标点符号方面“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感叹号:恐惧害怕、信心全无;怒吼:情绪失控)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句号:内心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冷静了一些。)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环节重在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的体味和推敲,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本环节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除了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品味外,还可以从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加以揣摩。此外,还注重举一仿三,触类旁通。在学习第7段到第17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8段到第28段。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仔细揣摩,分析人物1、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原来是一个体弱胆小的孩子,后来变为自信、勇敢。2、下面我们来看看文中的父亲,他在孩子面临险境时都做了什么?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总结:安慰——指导——鼓励。安慰我,让我放松一些.。3、父亲他真的不担心儿子的安危吗?父亲是故作镇定,安慰儿子,让儿子心情放松一些,免得过于紧张,更容易出危险。4、如果你是文中的这个父亲,面对困在悬崖上的孩子,你会怎么做?5、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自己走?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这样是为了锻炼“我”的胆量.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的能力就毫无长进.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可以增长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经验。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只能使孩子脱险,对于孩子自己应付困难能力的培养却毫无用处。6、“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明确:他是一个有教育的智慧、善于鼓励、循循善诱、真正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的父亲。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最主要的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揣摩,培养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同时养成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的习惯,避免脱离文本空洞地分析。六、探究主旨,收获经验再读父亲说的几句话,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不要想着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从爸爸的话中,我收获了什么经验?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着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最终必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明白作品的写作意图,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七、拓展延伸,加深体会1、你还知道哪些名言,与本课告诉我们的道理相似的呢?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2、读完此文,你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请你以“xx,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对“我”、父亲、小伙伴以及其他的读者说几句话,来表达你读完此文的感悟。例一: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困难再大也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再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就能打败它。例二:文中的“爸爸”,我想对你说,你真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不呵责,不溺爱,不包办,却教给了我战胜困难的方法和勇气。例三:文中的“小伙伴们”,我想对你们说,不要嘲笑那些比你们弱小的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困为你们也会有遭遇困境的时候。例四:读者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把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对上两个环节的巩固与延伸,从而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能力。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莫顿亨特体验了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收获了把困难化整为零逐一解决的经验,还分析了文章最主要的两个人物形象。在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从而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候,把事情化整为零,不要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最远的目标。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这个道理,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九、布置作业1、类文阅读:阅读《迷途笛音》思考:文章当中的迪廷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引领“我”回家?你赞成他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2、收集克服困难的名人事例三个。设计意图:本环节作业一,力求通过类文阅读,继续培养学生分析、评价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的能力。本环节作业二,是对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延伸,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困难并学会克服困难。十、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经历:冒险脱险 化整为零经验:小悬崖大人生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