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点、线、面、体》说课稿珲春市英才学校于丽娜课标要求:“能够由事物的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抽象出事物的形状。”初步建立几何直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位于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课时。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起始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点、线、面、体是人们通过对自然世界现象的观察和生活实践的体验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教科书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习后继”内容的起点。(二)课本内容编排与结构本节课从生活中的“体”,抽象出数学中的几何体,认识几何体的构成元素点线面,分别从静态、动态了解点线面体的关系。体会几何直观的抽象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知道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2、数学思考:(1)通过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激发学生从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感知分类与划归的数学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
(2)通过静态、动态两种角度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3、问题解决: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以及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建筑具体—抽象—具体这一数学发现与应用的循环。4、情感态度: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点线面体,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点线面体的联系。(五)教材处理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处理,从静态认识到动态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几何的抽象性,增加点无大小,线无粗细,面无薄厚的内容。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年龄小,好动,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几何体已有初步的认识和感观。但知识经验不丰富,直观形象思维强而抽象逻辑思维弱。本节课概念性问题较枯燥,教学时要注重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意识。三、学法分析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认知规律,将教材划分为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类比、讨论等各种途径自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有效的参与。
四、教法分析在教学中,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多媒体直观动态的图片和视频,配以具体实物模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展示。因此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五、教学过程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实现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流程如下: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活动11、观察课件中图片,从中找到常见的立体图形。再举例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观察长方体模型,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几个点?三棱柱呢?总结: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什么?二、板块二:探究新知活动2点线面体的概念分别从生活中的实例抽象到几何中的点线面体。1、体:几何体简称为体。2、面:包围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几何中面无薄厚。3、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线有直线和曲线。几何中线无粗细。4、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几何中点无大小。活动3点线面体的联系通过观察熟悉的各类几何体,体会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由学生自己观察、触摸、发现、探索,进一步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并从静态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理解面有平面和曲面,线有直线和曲线,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并举例2、类比“点动成线”,结合实例说明线动得到什么?面动得到什么?3、归纳点线面体的联系三、板块三:当堂检测活动41、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2、蜘蛛结网说明了________的数学原理。3、钟表上的秒针旋转一周。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4、请将下列的平面图形和将它如图绕虚线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几何体连线.5、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几何体?四、课堂小结通过课件演示,趣味的数学谜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总结出点动成线的结论,并结合具体实例充分感受。运用类比思想,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到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结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考察学生对点线面体的学习程度。第5题提升难度,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回顾、反思、交流.
活动51、本节课我们主要谈久了几何体的形成;2、点、线、面、体的意义及区别;3、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五:拓展提升作业布置1、给你三件物品:一截小棍、一支粉笔、一根细绳,你能画一个圆吗?如何画?2、现有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将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求圆柱体的体积。巩固、发展、提高.板书设计4.1.2点、线、面、体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几何图形动直线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线曲线动平面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动曲面体:几何体简称为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1、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已学内容出发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多媒体课件结合到位,充分体现了几何直观。2、多媒体使用恰当。3、提出点无大小、线无粗细、面无薄厚,充分体现几何抽象性,使学生加深理解。4、探究式问题层层递进,创造性的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难点问题分解,学生更准确的理解点线面体动态的联系。5、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充分思考时间。关注学生认知特点,启发性问题及思维碰撞过程。6、学生提出的生活实例能快速判断正误,及时引导和补充,使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氛围极高。7、习题选择由浅入深,静态动态分别考察,并设置具有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二、不足之处1、由于为了和学生拉近关系,更好的进入课堂状态。情景引入不够直接。2、课前没有明确给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使学生一路跟着教师引导过度。3、引入新知时只是观看课件,缺少实物触摸感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反思,以及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在教材把握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会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今后在设计本节课时会创设情境中注重与上节课知识的联系,直接给出几何体,开门见山进入课题,并首先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触摸感受几何体的构成元素,继续保持启发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在今后教学中会一如既往保持认真钻研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备课,讲课,驾驭课堂的能力,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谢谢大家!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