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新课改“同课异构”优质课评赛说课稿说课时间: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说课地点:会议室授课班级:七(2)班说课教师:曹锋说课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说课内容: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题目是《在山的那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教学情况。一、教材分析《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饶,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新诗很有吸引力,在小学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格律诗,这首新诗语言美,富有节奏韵律,会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感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和学诗的方法,领悟诗中“山”与“海”的意义。2.提高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与思想,学会初步朗读、欣赏诗歌。3.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因此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本诗的难点是: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为此我特确定本课的关键点是:理解文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二、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学习方法上与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就学习方法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借助工具书学习,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结构而言,小学语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课文的阅读与分析本课是诗歌,它的意蕴深刻,学生难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体会诗的情、理、意等这加深了他们对内容理解的难度,再加上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心理上会有紧张感和胆怯感,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好在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采用了对应的手段。三、教法分析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准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法新课标明确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诵读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以读激情,以读感悟,从而体会诗的感情,理解诗的意蕴2、讨论点拨法在加强诗歌朗读训练的同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赏诗、品诗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质疑,师生合作探讨学习,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3、多媒体教学辅助法运用声、像、图三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适当穿插展示课件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解构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提示,能激情导思、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课堂,体现诗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四、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能独立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诵读悟情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掌握朗读诗歌的要领,体会作者在文中饱含的感情3、品读悟理法学生在品诗的过程中,自主讨论,解决诗中不理解的句子,获得人生的感悟4、情感迁移法学生根据诗给自己的启示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五、教学流程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考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一)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当今的一个热词是“中国梦”,各个领域都在热议自己业内的“中国梦”。不仅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梦想,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最初的梦想。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童年色彩斑斓的梦。接下来检查预习情况,积累词语。(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指明学生分别朗读一、二节,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1)诗中的“山”和“海”只是单纯指自然界的山和海吗?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学生思考后明确答案:“山”象征成长中的艰难险阻,“海”象征理想。(2)诗歌分为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两部分内容,感知整体诗歌大意。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三读诗歌,读出情感(1)你能从第一节或第二节的诗句中,读出哪些情感?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你能够带着感情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吗?第一节:体现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语气: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第二节:体现兴奋和惊喜之情。
语气:坚定—兴奋、惊喜(2)教者在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情感双线活动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从停顿、字音、句调、语速四个方面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笔在语段标注朗读的常见符号: ①停顿(/):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气坚定) ②字音: 重音(.):我竟没想到 长音(——):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体现出惊喜的情绪) ③句调:升调(↑)——山那边/是什么呢? (升调略上扬,轻声,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降调(↓)铁青着脸(情绪低落,压抑声调)(三)当堂训练,达标检测诗歌中的形象除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内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说说诗中的"山"和海有怎样的内涵。4.朗读诗歌,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两部分内容。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四)课堂小结、评价反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六、作业布置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词语。2、完成配练58页相关内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教法无限制。我的这堂课希望能尽量的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最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