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识记字词。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u过程与方法:朗读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u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难点: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情景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同学们,当你们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以后,现在回想起来,一定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你们可曾想过,在封建社会,小朋友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的呢,他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学测评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确凿()菜畦() 桑椹()轻捷()油蛉() 斑蝥() 缠络()攒() 珊瑚() 高枕而卧()豁() 敛() 脑髓()陌生()鉴()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上()传授()书塾()渊博()蝉蜕()拗过去()盔甲()东方朔()倜傥()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攒——敛——人迹罕至——鼎沸——方正——【导学解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请你介绍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分析探究:1.质疑: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 2.质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9自然段)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10—24自然段)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读课文第1自然段) 质疑:A、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B、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A、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B、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4.质疑: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 (1)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①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 ④有好吃的(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6)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读3—6自然段)质疑: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6.(读7、8自然段)质疑: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7.(读第9自然段)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8.质疑:“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反感。 9.质疑: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成果检验】◆拓展提高、达标测评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四)总结延伸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愉快经历吗?(五)布置作业整理笔记抄写字词(六)板书设计 景物(美好) 百草园 故事(神奇) 乐园对自然的热爱 捕鸟(有趣)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