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ID:1177101

大小:154.1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7-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岑溪市安平中学李春燕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首诗写了诗人王家新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首诗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有吸引力也有挑战,以下是我对本篇课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得与失  在讲授这首诗歌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让学生通过听录音、自由朗读等方式感知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全班交流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气氛活跃。例如,有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的“飘”字怎样理解?又如:“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提问都很有价值。这是教学中的“得”。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诗歌教学尤为如此。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学生的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这两个环节上,忽视了对诗歌的多次朗读,因而学生对诗歌的总体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刻。除此之外,对诗歌的主旨引导不够也是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  二、教学困惑   诗歌的语言含蓄而凝练,《山的那边》一文中也不乏这样的词语,例如,“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枯干的心灵”等,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运用浅显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之一。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虽尝试用生活中常见的词语来引导学生,但学生对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这是我今后的教学需要加强的地方。  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象征,接着例举常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加以说明,例如,梅花象征高洁,鸽子象征和平,乌鸦象  征厄运等,让学生对“象征”这个概念有个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铺垫下,学生理解文中的“山”象征着“重重困难”并不是  很困难,但对“海”的象征意义还不是十分理解。我引导学生先明确海的特点是“开阔、光亮、自由”,接着再点出文中的“海”象征“理想的境界”,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象征的含义以及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呢?我认为自己今后还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一个问题。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曾茶香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这首诗写了诗人王家新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诗歌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的文学体裁,我在两个班同时上了这一课,给我很多感受和思考:  一、心得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诗歌教学尤为如此。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歌的教学中,首先,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品味诗歌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朗读。一是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二是教师示范读,读准节奏;三是学完课文后,学生齐读,读出情感。诗歌的语言含蓄而凝练,《山的那边》一文中也不乏这样的词语,例如,“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枯干的心灵”等,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运用浅显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课堂上,我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为例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接下来学生自由发言不是很积极,像“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如何理解都没有学生说到。至于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可能也不是自己悟出来的,大部分同学是课前通过预习查阅了资料书。  二、思考  课后我一直在想:1、为什么第一节课在七(2)班没有根据自己的预设上得效果更好,第二节在七(6)班按课堂设计来上效果反而不怎么好,是对学生不了解,还是没以学生为本?2、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按高效课堂这几个环节进行是不是少了点语文味,好像有点在讲习题,我认为自己今后还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一个问题。   xx年11月28日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的学习方式。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自主学习课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课堂导入:   同学们你有快乐难忘的童年吗?你能告诉我它的样子吗?是啊!刚才同学们都谈得很好,这里有我在初中时写过的一首怀念童年的小诗。一块欣赏一下。每个都有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的作者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寻梦的过程。他真的能找到大海吗?读完本诗你来告诉大家,好吗?  预习展示  1.给黑体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1)(chī):发呆地想。(2)(3):凝结成。  (4)诱惑(you):吸引,招引。(5)喧腾(xuān):喧闹沸腾。(6)漫湿:水满湿润。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合作探究:  一、出示互动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通读全诗,完成下列问题: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二、请同学们自读全诗,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三、把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在互动小组内交流、讨论;  四、请小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其他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交流展示: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2、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3、“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课堂检测:  1、有感情地熟读全诗;2、《同步》P1整体感知、基础训练1—4题。  第二课时  课堂导入:  预习展示:  朗读比赛:  小组间比赛:1、各抽一人比比赛;2、小组齐读比赛;   合作探究:  (一)通读全诗,在独立思考地基础上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诗歌两部分的内容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请同学们自读全诗,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三)把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在互动小组内交流、讨论;  (四)请小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其他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交流展示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海”是指理想的境界,“山”是比喻重重困难。  2、第一节内容是写童年时对山外世界的向往;第二节写长大后对理想的追求和奋斗;  3、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的理想。  课堂检测:  1、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诗句,试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再读诗文,请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诗句,让大家帮你解答。  3、在你的人生中肯定也会遇到这种幻想,请你说出大家听听。  4、让我们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五、板书  海比喻理想境界  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五、堂堂清:  完成《同步》P2语段精读、同步阅读1-5题  学后反思: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的学习方式。  重难点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的学习方式。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学生疑惑、点拨记要、知识收获、达标练习、学习感悟等或教师个人修订、预见性困难等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给黑体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在右边完成)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任务布置: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全班齐读课文。3、听课文录音或听老师范读。  【合作探究】  一、布置互动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通读全诗,完成下列问题: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二、请同学们自读全诗,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三、把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在互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请小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其他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难、纠错)、评价、小结  2、《同步》P1整体感知、基础训练1—4题。  对各小组进行总体评价  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  课堂导入:  【预习展示】  朗读比赛:  小组间比赛:1、各抽一人比比赛;2、小组齐读比赛;  教师巡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合作探究】  (一)通读全诗,在独立思考地基础上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诗歌两部分的内容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请同学们自读全诗,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三)把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在互动小组内交流、讨论;  【交流展示】  请小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其他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难、纠错)、评价、总结  【反馈提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自行设计)  1、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诗句,试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再读诗文,请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诗句,让大家帮你解答。  3、在你的人生中肯定也会遇到这种幻想,请你说出大家听听。  4、让我们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提示:根据课堂的情况,通过小展示或大展示来完成)  (1)痴想():。  (2)隐秘:。  (3)凝成():。  (4)诱惑():。  (5)喧腾():。  (6)漫湿:。  课堂导入:(提示:这一部分内容是上课时老师引入新课的导言,不需要在学生的导学案中展示出来。同学们你有快乐难忘的童年吗?你能告诉我它的样子吗?是啊!刚才同学们都谈得很好,这里有我在初中时写过的一首怀念童年的小诗。一块欣赏一下。每个都有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的作者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寻梦的过程。他真的能找到大海吗?读完本诗你来告诉大家,好吗?)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海”是指理想的境界,“山”是比喻重重困难。  2、第一节内容是写童年时对山外世界的向往;第二节写长大后对理想的追求和奋斗;   3、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的理想。)  师生互动,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海比喻理想境界  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教师总结: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总体评价  作业布置:(或当堂训练)  完成《同步》P2语段精读、同步阅读1-5题    内容仅供参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