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等词语。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3.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把握文中“山”、“海”等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揣摩精彩的语言,注意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以及表达效果。5.培养学生感受、理想、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领会本诗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教学准备1、背景音乐《星空》。2、文章《山不过来,我就过去》。3、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1.《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2.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出示投影)
1.注音: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huò)喧腾(xuān)漫湿(màn)一瞬间(shùn)2.解释:痴想:发呆地想。痴,傻,愚笨。隐秘:隐蔽,不外露。铁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凝成:凝结形成。诱惑:吸引,招引。喧腾:喧闹,奔腾。一瞬间:一眨眼之间。三、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并达标(一)朗读1、学生默读,大致了解诗歌内容。2、教师配乐朗读,注意重音、语气及停顿。3、学生散读,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优劣。5、齐声朗读。(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分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两节诗的大意,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要求用语简洁、准确。教师明确:第1节童年时向往与失望(三)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1、课题(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一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也就是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因为大山挡住了作者的视线。这里就涉及到了这首诗的作者王家新,他在童年的经历。
(3)、作者: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你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培养自己为理想不懈努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就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句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蕴涵着什么样的含义。(4)、品味重点句子。由学生自己来找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并补充其他没有找到的。(在课件中打出全文,每一句都使用超连接,以便课堂上灵活运用。)详细见书上的笔记。(5)结合朗读重音,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以下问题(投影):①“山”、“海”、“爬山”在本文有什么深层含义吗?②“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指什么?③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④怎么理解“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⑤“诱惑着我的山顶”中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⑦文中多次写到“一次又一次”、“一次次”,有什么作用?⑧“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⑨“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明确:①“山”象征着挫折、困难,“海”象征理想与信念,“爬山”象征艰苦奋斗。②痴想即痴迷,神往于外面的世界。③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④比喻幻想全然落空。⑤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⑥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⑦“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强调“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⑧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⑨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教师要适当点拨,比如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像信念、信心、战胜失望等等,再把握几个意象——山、海、爬山、全新的世界)四、课堂小结1.《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广泛运用象征手法,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好,那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2.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3.资料补充:我国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作家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沙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走出“群山”的不仅仅只有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五、拓展迁移训练(一)联系个人实际,交流感受、畅谈。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每个人都跋涉过山。你的“海”与“山”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二)就你的积累,结合本诗主题,说出1-2句名言警句。(三)联想、想像:你还能以什么物象来形容困难挫折,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四)发散思维训练: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不畏困难险阻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虽历经千辛万苦却仍一无所获,此时,我们怎么做才更合适呢?请听一篇文章《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六、布置作业,1、根据本课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抄写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