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授课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题《在山的那边》任课教师符军辉课型精读课课时2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学生分析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十二三岁的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但同时也将面对种种困难。《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学生对新诗的了解可能很少,因而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上会有很大的难度。结合诵读训练,学生读懂诗意即可,主要让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理念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重点难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2、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3、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一案三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指导诗歌朗读声情并茂朗读诗歌2重点探究启发,点拨理解诗意并背诵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 象征手法 山海 (困难) 艰苦奋斗(理想境界)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是今后诗歌教学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