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人:邓晓云【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3、深入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怀。【教学重点】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山”,“海”的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如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苍苍茫茫、连绵不断的群山,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这么想?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家新——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出示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3、深入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怀。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字词。2、教师正音,全班齐读。3、教师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用心听!4、全班交流听后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5、全班齐读。6、检测整体感知内容。看大屏幕上的几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1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板书:山海困难信念四、研读赏析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我们说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
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在小组里一起讨论。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2、全班交流含义深刻的诗句。%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1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1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1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五、体验与反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带来的启示。六、延伸与拓展1、教师出示冰心及汪国真的诗。2、全班齐读,感受诗歌情感。七、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被诗歌打动着。打动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诗歌旋律,更是作者追逐理想、不畏艰难的执着。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理想存在,只要追逐理想的脚步不停止,无论是前方的道路是坎坷难行还是荆棘从生,只要我们不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八、当堂检测(见课件)九、布置作业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辿说辿出示课件。)【教学反思】首先我对本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学情分析。学生们的语文基础较差,很多同学的习作语句都不算通顺,对于诗歌的理解力、鉴赏力就要更差一些,因此,对于教学他们诗歌,不能要求太高,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朗读上。朗读可以让人感觉到文章独有的韵律和节奏,能培养和感知语言的美感,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让他们融入文本之中。因此朗读、诵读、美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的美,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朗读可以培养人的说话、表达、交流和演讲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班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因此普遍自信不足。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教者定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坚定理想,坚
持奋斗,你定会成功),对于成功的体验,本班学生明显比其它班学生较少,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甚至对于自己是否曾经“成功”过,大部分学生感到有些怀疑。但朗读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设定的情境。大声地朗读,大声说出来,这是表达所必须的,可有一些比较内向的、心理自卑的或是害着的人,有时候就不是i件容易的事儿。长肘间朗读过程中,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流畅、表达清晰,就会逐渐树立自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在众人面前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各种方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样的朗读形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他们说话、表达、交流等愿望,增强他们的自信也是本课的一个小小的收获。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知识,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记忆,才能更好的运用。朗读过程中,能感知语言的意义,有助于理解文章,接受知识。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朗读,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能较好地完成本节课设定的教学重点;通过对教师拓展的其他名家同类诗作的朗读,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成功的坚信,进而更好地完成了本节课设定的教学重点。当然,这节课最大的缺憾是没能及时完成当堂检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做到在3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理解一首不算短的诗歌,并能美美地诵读,对于教者而言,还是感到时间有些仓促。希望各位同行、专家能多提宝贵意见,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