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教案(与课件配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1在山的那边教案(与课件配套)

ID:1177519

大小:2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能力目标1.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德育目标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2.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教学方法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从诵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探究关键词语蕴含的意义。一、导入新课咱们先来认识一种鱼,回答两个小问题。三文鱼产卵8月中旬是三文鱼产卵的高峰期。三文鱼产完卵便死去。尽管如此,三文鱼还是浩浩荡荡地从太平洋进入加拿大西部的卡皮兰诺河,逆流而上,进入它们的出生地———加拿大温哥华市卡皮兰诺河三文鱼孵化场。在孵化场外,卡皮兰诺河水湍急地从孵化场1.5米左右高的台阶上一级级奔泻而下,似一道道小瀑布,河水滚滚流向远方注入太平洋。近处,急切进入孵化场的三文鱼,在高高的台阶前接二连三逆水纵身跳跃,一次、两次……它们锲而不舍,每次都高高跃起,拼全身之力于一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当三文鱼进入孵化场时全身已经红透,而此前它身体还是青黑色的。据说,这是因为跳跃时用力过猛,有的鱼身血管都迸裂了。有的鱼遍体鳞伤,头破血流。1、三文鱼是怎样进入它们的出生地的?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2、你佩服这种鱼吗?为什么?这种鱼锲而不舍的精神真令我们敬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诗人王家新的一首新诗《在山的那边》。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二、诵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出诗歌的生字词并注解。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3.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4.请学生说出对初读这首诗歌的感受。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如对诗歌中“山”与“海”两个鲜明意象的感知;对追寻大海中遭遇挫折但又富有坚韧、乐观的体会;对诗歌中“山”与“海”寄寓深层含义,是理想与挫折的象征等。5.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山”与“海”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明确: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6.学生齐读,体味凝练而形象的诗歌语言。三、研读与赏析:(一)、问题探究、合作学习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归结:(1)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2)“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3)“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5)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二).教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如有不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补充。(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读第一部分,“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结尾处当“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应该怎样朗读?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1)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2)“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谈)(3)“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朗读时应该用一种惊喜的、肯定的语气。四、体验与反思1、作者的人生轨迹,请学生说出这首诗与其经历的关系: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一个闭塞的山区。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去英国留学。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任教。然后归纳:这首诗,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奋斗史。作者重读《在山的那边》:  对于现在的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依然是“信念”。如果我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新达到这种肯定,那就很难设想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坚持下去。2、仿写句子(以风筝、灯、指南针为对象)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船,没有了终点。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把握。就像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没有了光明。就像一只毁坏了的指南针,迷失了方向。3、按下列问题,准备说一段短话。诗人小时候便怀有幻想,你呢?你小时候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如今,你的理想实现了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失望、沮丧,还是仍旧满怀信心呢?你对自己的理想产生过怀疑,信心动摇过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五、课堂小结诗人在这首诗中以他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种告诉,是借助于“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的。“山”,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所以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是这首诗歌的鲜亮的特色。六、诗歌联读说说《雪花的快乐》与《在山的那边》的相似之处。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 ,飞 ,飞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 ,飞 ,飞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 ,飞 ,飞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七、拓展阅读花儿努力地开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  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  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  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一片光明;反之,当你将思维囿于忧伤的樊笼里,未来就变得暗淡无光了。长此下去,你不仅会将最起码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泯灭,还会将身边那些最真的欢乐失去。对每一个人来说,那些如空气一样充塞在身边的欢乐才是最重要的,它组成我们生命之链上最真实可靠的一环,你一节一节地让它松落了,欢笑怎么能向下延续呢?  有一首诗写道:"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是的,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你该欣喜地度过每一天还是痛苦地挨过每一日,可全在于你自己了。1、想学医的人为什么犹豫不决?他担心什么?2、这篇文章主要叙写了哪两个事例?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3、“人就是这样”一句中“这样”指哪样?用原句回答。4、"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这句话怎样理解?参考答案:1、因为再过4年,他就44岁了。他担心自己年纪太大,难于学医。2、一个想学医的人在朋友的鼓励下去学校报名了。一个朋友因为生意失败而精神不振。3、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一片光明;反之,当你将思维囿于忧伤的樊笼里,未来就变得暗淡无光了。4、日子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得失、好恶而停滞不前。 【教材分析】  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地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准确地把握人生。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山的那边》采用象征手法谈理想。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美,意蕴丰富,在诗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认真理解其主旨。首先,《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什么是新诗?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它具有其他传统诗歌的特点,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富于形象。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和传统旧体诗相比,比较灵活自由。其次,如何阅读这首新诗?诗歌以情动人,阅读诗歌。我们要善于从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入手,领悟诗歌所言之志。那么,这首诗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呢?怀着疑问(朦胧的梦)——探究结果(满怀希望)——遭遇失败(失望而归)——再次思索(没有屈服)→坚定信念(鼓足信心)——屡战挫折(不停追寻)——到达目标(成功喜悦)诗的作者在童年时代就满怀着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的追寻它。虽然“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我的初次努力受到打击,情绪低落,但是“——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则表现了“热切的向往、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一次次的去奋斗。”这种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怕困难,不畏曲折,坚持奋斗,努力拚搏的精神,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再次,诗歌富有音乐美。多读好诗,对陶冶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文学素养,是大有好处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朗读它,不仅要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正确吐字发音,还要注意诗的押韵、处理好节奏速度、要体会它的遣词造句的精练和妙处。朗读好这首诗,你会获得美的享受。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整个教学流程设置为“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教学中想通过教师恰当的“导”、“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教师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使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