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设计理念: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课文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价值。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中,练习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师: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板书“生命生命”)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识记难写的生字。2.检查字词。(1)听写并交流纠正。糟蹋震撼震惊不屈茁壮成长(2)认读(分两部分展示)动弹挣扎砖缝欲望有限骚扰短暂珍惜沉稳听诊器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课文关于“生命”写了那几个事例?4.说说课文关于“生命”写了那几个事例。(要求回答简洁、明白,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5.各自快速朗读2、3、4自然段,体会三个事例带给你的感受。三、选择事例,感悟生命1.各自朗读其中的一则事例,想想作者从这则事例中想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那种震撼?2.讨论(可根据学生交流的先后顺序)预设(1)瓜苗生长: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跃动”可否改为“跳动”,为什么?(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飞蛾那么的脆弱,只要你手指稍微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极力鼓动双翅”就是它临近死亡的挣扎,可就是这“极力鼓动双翅”的挣扎,让“我”感到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一股生命的力量在跃动。再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飞蛾这种强烈的求生欲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引导从语言形式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如: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欲令我震撼,我忍不住放了它!体会比较:①三个感叹号的运用。②“那样”重复运用。3.朗读指导。(1)认真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能读好这段话,读书时尤其要注意哪些词语、标点?(2)指名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语调比较高亢、激昂、速度略快,尤其是两个感叹号,要读出废物求生的强烈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重音轻读为好。)(3)学生再次试读,同桌对读。试背第2自然段。4.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其他两则事例,进一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命及“我”对生命的态度。以学生学习讨论为主,教师只略作点拨。预设(2)瓜苗生长:抓住两个“竟”字和“冒”、“冲破”、“不屈向上”等词语的理解,以及通过反复朗读至背诵来进一步理解。瓜苗的生命可能及其短暂,但是他就算仅仅只活几天,也要让这几天的生命换发光彩,这就是生命。这种在逆境中抗争的顽强生命力,怎不使我敬佩呢!并从语言上的层层递进来体会作者有力的表达。预设(3)静听心跳:懂得“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这就是生命——“我”的生命,人的生命。“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重点体会“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及“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通过激情谈话:小飞蛾面临危险极力抗争
,小瓜苗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小小的生物为了生命顽强地拼搏着,努力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应该要让生命永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4自然段。板书:19生命生命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