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作者杏林子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的渴望,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来体会"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生活经验来仔细思考含义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1、情景体验,转换角色,理解生命的坚强。2、读中感悟
,思中感悟,体会生命的可贵。3、在生活实践中谈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生命的真实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难点】使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教学设计】一、矛盾质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紧张吗?出示:“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杏林子(台湾著名女作家)出示照片: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她曾经在作品中这样写道——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可是后来她的想法改变了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大家有疑问吗?今天我们就走近杏林子,从她的作品《生命生命》中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反馈: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求学生概括成四字标题)随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1、请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我为什么抓那只小飞蛾?师:可是后来我为什么又放了它?师:小飞蛾做了什么让我震惊?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你知道“极力”什么意思吗?使尽全力干嘛?师:同学们,飞蛾极力的想要求生,可是你们知道吗?一只飞蛾平均寿命只有9天,只有9天那!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小小的飞蛾为的是什么呢?是呀!小飞蛾多想活下去呀!能逃出去吗?逃不出去也要使尽全力去挣扎?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板书:珍惜师:请大家带着你的感受练读,一会儿我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师:当我看到手中这只挣扎的小飞蛾我会想些什么呢?(生谈)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终日饱受病痛折磨的我震惊了,于是忍不住放了这条生命。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你的震惊。(指名读)
作者被这个小生灵强烈的求生欲望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2、极力求生的飞蛾让我震惊,墙角的一株小瓜苗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指名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这株小瓜苗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师:是呀,阳光、水、泥土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它都不具备可偏偏那瓜苗冒出来了,而且长得茁壮。师:你想到瓜苗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吗?作者也没想到,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也没想到?师:短短的一段话出现了两个“竟”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瓜苗的不屈向上,让我们感到生命是多么()师:理解“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从“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仅仅”呢?“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引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一定能冲破(生接读)。此刻“即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崇敬)师:请练习读出瓜苗的顽强和作者的震惊。 (学生同桌读后,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墙角有一株细小的瓜苗轻轻摇动,作者就坐在墙角注视着它。这时她会告诉自己什么呢?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命生命(生齐读课题)3、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杏林子的日记,当她听到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时,她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师:“糟蹋”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的糟蹋”自己的生命呢?(生谈)师:那“糟蹋”的反义词又是谁呢?师:好好使用生命就是(珍惜)生命,白白糟蹋生命就是(浪费)生命。作者写了这两种生活态度,她选择了哪种?你从这个事例的那句话看出来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师:我把这句话改成“我要对自己负责”可以吗?为什么?师:那我们就用坚定果断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生读)语气再坚定些。(生再读一遍。)师:的确,虽然杏林子退步能行,肩部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她并没有糟蹋生命。(出示课件)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杏林子被挣扎求生的飞蛾所震惊,被顽强生长的小瓜子所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绝不要放弃生命,她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师:你怎样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谈后出示图片师:是的,他们这些人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理解再来读这段话。(板书:生命有限价值无限)请同学们齐读这八个字。师:每个生命都是宝贵而短暂的,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呢?生谈。四、回归课题,拓展升华1.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板书:珍爱生命)3.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结束:
师总结播放《怒放的生命》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之路还很长。但这条路并不平坦,你可能会跌倒,会迷失方向,会感到迷茫、彷徨。只要你珍惜生命,不屈向上,对生命负责就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无限的价值。使生命怒放!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热爱,再次呼唤——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一、创设情境,用经验催生感情。“生命”对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体验这个沉重的话题,在第一个事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走进生命的内涵。 情境一:假如你是那只被握在手中的飞蛾,你会怎么想?情境二:伸出手,合上,现在你的手中就握住了那只飞蛾,你有什么感觉?这个时候,学生就成了那只危在旦夕的飞蛾,成了那个握住飞蛾,掌握飞蛾命运的人,同飞蛾一起思考,一起挣扎,一起极力鼓动双翅。再加上老师的动情讲述,了解了飞蛾平均只有7天的生命,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飞蛾为了这7天的生命,为了能活着,如此奋力拼搏,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啊!二、以体验感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一道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珍爱生命、让生命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有了深刻感受。 三、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不只是单单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我在教学的设计上从三个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发现身边像杏林子一样珍爱生命的人;如何做才能将生命的真谛“生命有限,价值无限”实现?这些环节的设计将本课的内容一步步延伸,使文章的内容得到升华。
上课前,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感觉设计上有不少亮点。如:开课质疑,引发思考;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然后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