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出示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6
指名学生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奇迹?)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细细地品读课文。【本课我以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导入新课,在师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中,以质疑的形式提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为什么说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主线。】二、研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2.再读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是桩奇迹?划下来。3.交流:(1)感受“飞蛾求生”:关键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①读句子,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②想想飞蛾此时心里在想什么?③一只飞蛾平均能活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是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请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只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体会它6
强烈的求生欲望,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句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唯有“读”是最好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从而读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一切的读都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2)体会“瓜苗生长”:关键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①读句子,说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②朗读句子,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桩奇迹。(3)感悟“倾听心跳”:关键句1:“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①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心跳给了她极大的震撼?②闭上眼睛,静听自己的心跳。(播放录音:心跳声)说说听了这鲜活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6
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关键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①“糟蹋”是什么意思?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糟蹋生命的现象?③怎样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在读书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听心跳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把体验内化为行动。】4.杏林子是怎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我们来认识认识她。(出示杏林子照片)从照片看,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杏林子资料)听老师介绍杏林子的生平,说说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新课标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活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本节课我整合了课内外教学资源,在适当的地方加以运用。如:为学生激情讲述了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迹,为深化文本,体会“生命是奇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6.你还知道哪些人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三、再悟课题6
1.再看课题,你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去掉一个“生命”行吗?为什么?2.指导读课题。【引导学生把整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浓缩到课题这四个字中,通过朗读课题展示出来。学生理解不同,因此读得语气语调也不同,但都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情真意切才是最珍贵的。】四、拓展作者领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挣扎,生命是瓜苗从砖缝中冒出的勇气,在你的眼中,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以“生命是什么”为主题写一首小诗。【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我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成一首小诗,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读书是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对经验的构建,而写作则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学习的收获。以说名言开始学习活动,以写小诗结束学习活动,整个教学在诗一样的意境中进行。】五、作业学了本课后你一定有不少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六、板书19生命生命6
飞蛾求生奇迹瓜苗生长珍惜光彩有力倾听心跳6